“我们走路的目的,是搜寻城区哪里还可以种树。”杨晓说,“我们这个微信群,群名叫‘星期四- 现场’,就是让各位园林建设者的同事们参与进来,每周四的晚上,将原先会议室里的工作例会搬到了福州的大马路上,实地去找哪里可以种树,哪里可以提升,一起用脚步丈量福州的道路。”杨晓觉得,搭车的时候,看着行道树种得满满当当的,步行才能更容易发现问题,及时查缺补漏。通过星期四走现场,道路上可以植树、补绿的地点也一点点地被发现,逐渐让林荫填满了福州的大街小巷,“只有走出去,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福州的绿伞就是这样一点点撑开的。”
从2017年5 月至今,杨晓和同事们用这种方式,在福州四城区内,共补植树木29万棵,整理提升了262 条林荫道、为173 个过街等候区种上了绿“伞”、建成了168 个串珠公园和400 公里滨河绿道。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已成为福州市民共享的“生态福利”。
让绿化为市民生活服务
走出去,不仅是查看哪里还能种大树、保大树,还要和市民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绿化是要为人服务的,只有了解了群众的需求,我们才能做出符合群众需求的园林设计。”杨晓认为。
回忆起去年的一桩小事,杨晓仍觉得历历在目。在晋安区马沙溪串珠公园,杨晓看到了前来散步的居民,她便上前询问他们对于公园的体验感受。一位大姐说:“公园是挺好的,但是感觉像老人公园。老人家过来散步很方便,如果带着小孩过来,小孩就没地方玩,老人也累。”杨晓马上采纳了意见,回去后就调整了公园设计方案。新添了儿童游乐设施的马沙溪串珠公园,增添了更多孩子的笑声。黄发垂髫,怡然自得,大抵就是这样和谐美好的景象了。
现在,杨晓还将增建儿童游乐设施的理念推广到了其他的串珠公园,市民的生活幸福感正在增加。城市林荫网络逐渐完善,园林绿化环境大大提升;市民身边的小公园日渐增多,城市公园绿地分布明显改善。“公园建得更美了,更符合市民的需求了,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杨晓说。
“种大树就是种希望,添绿意就是添幸福。”杨晓说,她要把树种得诗情画意,把整个生态环境变得更好,把城市变得更美好。(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