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残疾贫困户不等不靠奋斗追梦
吴琰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最难绣的部分。记者欧甸丘摄
2017年4月开始,受组织派遣,我离开新华社广东分社的记者岗位,奔赴武陵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石阡,参加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两年多来,走遍了石阡的200多个村庄,收获了一批批精彩的故事。
石阡最励志的故事要数五德镇团结村的“绣爷”——44岁的吴琰。他身上有很多特殊的标签:残疾人、贫困户、单身汉、重症患者。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不等不靠,通过顽强奋斗追求美好生活。
“绣爷”的顽强意志,深深打动着我。
“清明上河图”
2018年4月,我陪同县委书记皮贵怀到五德镇调研,每到一个村都选择走访几户贫困户。当来到团结村时,镇党委书记周胜带领我们走进了吴琰的家。县委书记来到吴琰家时,他不仅没有像一些贫困户那样诉苦,还立即拿出自己刺绣的得意之作——七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展示在书记面前。
七米多长的刺绣,要三个人一起拿着才能全部展示,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吴琰花了三年时间,用了72种不同颜色的线,绣成了这幅有400多个人物形象的十字绣。“桥这个地方最难绣,人流太密集,光这一小段就花了三个多月时间。”他指着刺绣上那座人流如织的大桥说。
面对这块刺绣,当时我们都震惊了!
吴琰罹患的是一种罕见病——渐行性肌营养不良,四肢上的肌肉全部萎缩,没有力气。他绝大多数时候只能蹲在地上,站起来要费很大力气,右手抬不起来。他的大腿还不够我的手臂粗,手臂则像十三四岁孩子的那么细。
“没有肌肉了,只剩下皮包骨,如果再恶化下去,可能左手也抬不起来了。但是我的手指很灵活。”吴琰说。他的病开始于1990年,那时他刚刚初中毕业,只是感觉手脚发酸、没有力气,后来逐渐严重到站不起来了,才决心去治疗。尽管随后的十多年四处求医问药,仍没有取得任何疗效,他最后放弃了治疗。
2018年12月,我和新华社贵州分社的几名记者再次来到吴琰家里,坐在那间烧着柴火的厨房里,一边烤火,一边聊天。我问:“你为什么要绣这样一幅‘清明上河图’?”
吴琰说,2013年,在一个电视综艺节目上,他看到一位罹患白血病孩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治病,刺绣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在当天的节目上卖了18万元。当时他就决定刺绣一幅同样的十字绣出来,“能卖出18万元那就太好了。”
他从县城花了1000元买来全套布、线、针、剪刀、架子,凭借小时候纳鞋底的“刺绣”基础,第二天他开始绣起来。从2013年10月28日开工,到2016年10月28日结束,他天天坐在草凳子上,趴在刺绣架子前针走如飞。“每天除了睡觉和吃饭,一天至少绣12小时,草凳子坐坏了3个。”吴琰说。
刚开始刺绣时,村里有人说吴琰疯了。“不去好好养点猪和羊,天天做这些没用的刺绣!”
“那是我的梦想,成与不成,做了才知道。”吴琰绣到一半时,也想过放弃,但“都绣了几亿针了,放弃太可惜”,他又坚持了下来。
吴琰的房间里,仍旧摆着当年刺绣的工具,几根竹竿架起织布,被固定在桌子和几块砖头上,旁边放着一个一尺高的草凳,附近摆着一堆丝线。谁能想象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作坊里,竟然出现了这么一个“奇迹”!
“清明上河图”完工后,吴琰立即把照片挂到淘宝网上标价15万元出售。江苏那边有人还价7万元,后来有人出价10万元,但吴琰都没有同意。“如果卖不出去,我就自己收藏着,反正现在不缺吃饭的钱。”吴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