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科研人员将搜集到的零零碎碎、真真假假的资料经过分析、鉴定,集成为美国核潜艇的总体。
但这样主观集成的核潜艇总体,到底有多少可信度?黄旭华心中没底。
恰巧这时有人从香港带回来两个美国华盛顿号导弹核潜艇的铁皮儿童玩具模型,一个大一个小,掀开壳板可以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仪表等。包括黄旭华在内的科研人员对玩具进行了多次肢解、组合。
“我们发现这两个模型同我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画出的图纸基本一样。”黄旭华说,虽然大家没有见过核潜艇,对美国核潜艇技术一无所知,但这个模型给了大家一个直观的参考,也大大增加了信心。
设计核潜艇是个严肃的事情,不能盲从一个玩具模型。为此项目组专门建造了一个1∶1的模型,边实践,边改进,最后终于定下了适合我国艇员身高、操作习惯的中国水滴型核潜艇体以及内部构造。
只用了8年,我国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以身试险对潜艇安全负责到底
由于多种原因,问世18年后,我国核潜艇一直没能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1988年这项试验在南海正式展开。
在核潜艇的所有试验中,此项试验最具风险与挑战。不少参与试验的官兵当时心里并没有底。
因为有美国王牌“长尾鲨”号核潜艇深潜遇难的前车之鉴,海军和七一九研究所、核潜艇总体建造厂为这次深潜做了周全的准备工作。眼看着深潜日期一天天临近,参试人员的思想包袱却越来越重。在艇长、政委的求助下,黄旭华带着当时的学生、现任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张锦岚,与参试战士们对话。
“随时随地要为国家的安全献身,这是战士的崇高品质。《血染的风采》是一首很美、很悲壮的抒情歌曲,我也喜欢它,但这次深潜试验绝不是要我们去光荣,要我们去牺牲,而是要把数据拿回来,要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种雄壮威武充满决心的进行曲。这次试验我作为总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确保安全的措施。”黄旭华的一席话,缓解了战士们的紧张情绪。
让张锦岚没想到的是,紧接着62岁的黄旭华语气坚定地说了一句话:“我跟你们一道下去!”
马上有好心人劝阻:“你不能冒这个险!”
黄旭华坚决地说:“我是总师,总师不仅要对这条艇的安全负责到底,更重要的是要对下去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他的一席话,一举打消了船员们最后的顾虑。
深潜时在艇上的一夜,黄旭华并没睡着。
随着试验由浅潜到深潜,一个个深度逐级下潜,参试人员全神贯注,坚守各自岗位,鸦雀无声,只听到艇长下达任务、艇员汇报实测数据的清脆声音,巨大的海水压力压迫潜艇发出的巨响。
黄旭华镇定自若,深度器的指针指向极限深度时,艇长下令全艇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全部检查完毕没问题后,艇长下令开始上浮。
一米一米上浮,浮到100米时,突然听到轰隆隆的声音,水扑腾起来了,安全深度到了,深潜试验成功了,全艇沸腾了,大家握手的握手,拥抱的拥抱,有的人抑制不住哭了出来。
艇靠岸后,大家都很兴奋,黄旭华在那一刻诗兴大发,挥手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如今这位马上要迎来94岁生日的老人,至今仍然坚守在岗位。“任何工作都有苦有乐,科研工作虽然枯燥,一旦能够突破,那称得上其乐无穷”。
对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黄旭华直言“没有想到”:这个奖代表的是个人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最高境界,虽然是奖励给我个人,但荣誉是给我们船舶人和协作单位的。
人物简介
黄旭华,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曾任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为海基核力量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潮汕星河基金会最高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及成就奖等荣誉,2019年获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共和国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