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其实能定义我们每个人的从来都不是几零后,而是努力后、奋斗后,我们究竟能为国家、能为社会带来什么。”

疫情之下,你变了吗?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尹晓燕
2020-03-25 10:00:44

  阅读提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的消费观、社交观和价值观带来新的变化。战“疫”中,许多人不但凸显了诚实、善良、正直、爱心、勇敢等人性光辉,而且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也有了一个新的升华。人们的关注焦点从权力、财富、名气转向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宅在家里的线上生活,改变了人们观察事物、社交、购物、阅读的习惯,这种变化在未来若干年将会持续显现。

  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次疫情,不但凸显了人的诚实、善良、正直、爱心、勇敢等人性光辉,而且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也有了一个新的升华,人们发自内心地崇敬那些不怕牺牲、舍小我为大家的医护人员、警察、农民、工人,以及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的战斗者、志愿者、捐赠者。他们无欲无求、默默无闻所做的一切,促使人们的关注焦点从权力、财富、名气转向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现金为王,

  消费降级还是极简生活?

  “突然之间,我之前省吃俭用吃土买的限量版包包、上百只口红、名牌衣服、几十双高跟鞋,百无一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业务员肖玲对记者说,这段日子她一直居家办公,出最远的门就是戴着口罩到小区门口取快递。“原来不买这些曾经认为是刚需的东西,似乎也还生活得挺好,每天只要有食物、家人和手机的陪伴就足够了。”

  当前疫情把大多数人困在了家里。一方面,没有出门的机会,没有了买买买的便利。另一方面,没有了出门的机会,衣食住行突然间只剩下“宅在家里吃”还有一些消费的空间,鞋帽、化妆品、护肤品等等一大堆东西,突然都没有消费的必要了。

  在这场疫情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健康理念升级、云生活方式普及、智能家电更新换代、非接触式消费初体验……一种更“绿色”、更“健康”的消费观念悄然生成,一种更“生态化”和更“可持续”的消费时代也在悄然来临。

  是继续为奢侈品买单,还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性消费?不少年轻人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有网友留言,“经过疫情,我深刻感受到健康第一,今后只买需要的东西,省下钱投资绿色饮食和健身。”不少人跟帖说:“其实健身有时候也不需要钱,走路跑步,多拥抱大自然,阳光、氧气都是免费的。”

  “实际上负债买的很多东西都是为了面子和攀比,现在的我更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肖玲说,“以后我会更加理性地优化自己的资产,比如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养老,自己的培训投资,这些都比包包更有可持续性。”

  宅家数月,

  社交达人还是回归自我?

  因为工作关系,在一家国企做销售的陈淼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应酬,很少回家吃饭。这次疫情,因为公司订单取消,他在家当上了“家庭煮夫”,陪孩子看书、下棋,和爱人一起追剧。

  “自制的饭菜比高档酒楼可口多了,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日子也没有想象中的难熬,闲逸的时光可以过得很温馨充实有趣。”陈淼感叹:“以前总觉得人脉和资源就是我的全部,现在才知道,精神的富有一点也不比物质带来的快感少,反而体会到更多的生命价值。”

  近些年,社会一直提倡为自己的生活物品来一场断舍离,有人从中重新认识了自己,不再浪费金钱去追求无用的东西,找回了一个真正快乐、富有精神的自己。喜欢聚会、饭局的国人的社交活动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是时候思考社交的断舍离了。

  “当我们沉下心来思考的时候,发现我们之前以为的社交大多是没用的,只是自己以为的重要或不可罢了。”心理学家王薇华说,“当所有的一切回到静止,消散以后,当沉下心来独自用另一种眼光和方式去看这个我们熟悉的世界与周围的一切时,才发现原来可以不用太多的社交也能过好自己的生活,远离人群回归自我更加充实。”

  记者采访发现,远离了功利性的应酬,更多人感受到“社交断舍离”的好处。有人把生命里最初的热爱捡起来,学绘画,练书法,熟悉乐器;有人利用这一段时间给自己充电,在网上参加培训学习;更有些职工沉下心完成了小改小革和发明创造,在慢下来的时间里成为人生赢家,也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储备了竞争力,给未来不确定的职场提升了免疫力。

  浴火青春,

  撒娇卖萌还是时代栋梁?

  一个男孩走进派出所,放下一个包裹转身就跑。民警打开发现,里边放着1000元钱、4个口罩、4包QQ糖和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我虽是一名中学生,但在这全民抗疫的时刻,不愿意去做那个台下的看客;

  一个小学生下车扔瓶子,发现垃圾箱旁佝偻着背的拾荒者没有口罩,他转身去同伴那里要来一个口罩,亲手给拾荒者戴上;

  上海一名15岁的学生前往位于印尼的亲戚家过寒假。疫情发生后,两天搜集到了1.5万只口罩,但由于航班陆续停飞,口罩无法运送出去。他决定随身带回去,带着5个大行李箱,在周围人的协助下才顺利通过了海关。他说:“我们只是做了普通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卖萌”“佛系”“吃土”“养生”“二次元”“追星”……提到“这届”年轻人,总是避不开这些标签,成为90后、00后“不务正业没有斗志”、被家长“过度溺爱”的证据。然而,在这次战“疫”中,他们的表现让人惊艳。

  据统计,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近三分之一也就是12000人为 90后、00后,他们昨天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成为新时代的栋梁。

  采访中,多位思政专家认为,曾经诸多质疑90后、00后的各种言论甚嚣尘上,也曾让人担心年轻一代会遗失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担当。但事实证明这种舆论错了,这次援鄂他们不但交出了漂亮答卷,而且也正用事实证明,自己正在成为中坚力量。磨难中,他们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并且一夜长大。

  一个多月前,海外的留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把自己的生活费、奖学金都用上了,成批往国内寄送口罩。至今仍留在英国的王潇在朋友圈里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其实能定义我们每个人的从来都不是几零后,而是努力后、奋斗后,我们究竟能为国家、能为社会带来什么。”

  他的话,或许将成为经历疫情的人们的共同体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直击疫情一线的英雄身影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