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医学院实习生在手术室合影。
西藏大学医学院实习生在学习手术基本技能。
西藏大学医学院实习生在腹腔镜模拟器上进行操作。
西藏大学医学院实习生在学习体外除颤仪的操作。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护人员英勇无畏,感动国人。有这么一个年青的群体,他们被白衣天使的精神所激励,更坚定了自己未来的路。
默念着“上不过肩,下不过腰”的无菌操作原则,旦真旺堆和带教老师、护士们将患者推入手术室。旦真旺堆端着盛有碘伏的消毒碗,小心翼翼地给患者消毒,作为助手的旦真旺堆尽可能认真细致地配合带教老师,“不能出一点差错”。
这是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日常工作场景,今年4月底,他们即将结束临床实习。实习期间,最令他们鼓舞的,是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那是在2月21日,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肯定他们献身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志向,勉励他们练就过硬本领、服务基层人民,并向他们以及藏区各族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我们衷心感谢总书记对我们的关爱。”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谢煜靖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我们一定牢记选择从医的初心,以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要求自己,待到学成后服务家乡。”
“他们的眼睛里经常会‘闪着光’”
“我们是幸运的,得到了西藏大学和北大医学部的联合培养以及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旦真旺堆说。
据悉,受益于“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自2016年起,受北大医学部委托,每年有15-20名西藏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被遴选出来,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参与为期36周-48周的专业实习。
去年5月,旦真旺堆等17名西藏大学医学部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踏上了前往北京实习的旅途。这段实习生活,让他们从课本走向了实践,“做好医生的工作”,这是旦真旺堆最大的感受。
为了帮助同学们早日适应在北京的生活,北大首钢医院的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旦真旺堆记得,老师的叮咛详细到吃穿住行的每一个细节。
为提高实习质量,医院各轮转科室选派科主任、骨干教师带教学生,按照规范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开展理论学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基础技能培训等教学。
学生们对实习机会备加珍惜。“他们的眼睛里经常会‘闪着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教育处的赵子臣谈起第一次给他们上课的情景说,“虽然他们开始时会害羞,互动不多,但是结合他们在课堂中的反应、回答、做笔记等动作来看,那些眼睛中的‘光’其实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向往”。
从只能观摩到成为手术助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一开始的“一说话就脸红”“憋红了脸半天才回答几个字”,到短短几周后,“自如地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不断补充,还出现了一些争论的场面”,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进步显而易见。
在临床实践方面,旦真旺堆一开始只能观摩手术,现在,他已经可以作为手术助手,在医生指导下做一些配合工作。有一次,一位胃肠外科的病人向旦真旺堆的带教老师称赞说:“旦真旺堆在慢慢地成熟。”这是旦真旺堆第一次得到来自病人的鼓励,他害羞又骄傲地说:“以后得当一个好大夫,给他们服好务。”
平措卓嘎有些腼腆、不善言辞,但是她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每次都是第一个到科里,跟着老师查房,笔记记录得密密麻麻却很有条理。有时,她会带着问题,跟老师一起查阅文献。很快,平措卓嘎掌握了消化内科常见病的诊断、鉴别以及治疗原则。这个暖心的藏族女孩,体谅临床带教老师的辛苦并心怀感恩,每次下班时都会在道别时说一声“谢谢老师”。
边巴卓拉来自西藏日喀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已经可以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完成一些工作,对于老师教的内容也能做到触类旁通。
去年的一天,边巴卓拉给她的带教老师、神经内科一病区医生杜汉军带来一个惊喜,“那天是我们值夜班,讲课结束后,小姑娘给我鞠了一躬,然后从包里拿出一条洁白的哈达,说要送给我表达感谢。那一刻,我激动不已,请值班护士给我们拍成了录像珍藏。”杜汉军说。
“不忘自己是一名未来的医生”,尽管17名同学也曾想站上抗疫一线,但是他们资历尚浅,于是在学校里继续学习专业知识。
在轮转科室实习暂停的这些日子里,他们仍保持着相对规律的作息生活,通过网络与带教老师保持联系,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每周参与3—4次线上学习。在网络授课中,老师在大窗口共享屏幕讲授,同学们则在小聊天窗口上圈点记录、参与讨论。虽然不能对患者亲自“望触叩听”,同学们依然积极参与各种病例的分析。
“我们会做好一个实习生该做的事情,将来到了工作岗位,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会第一时间站出来。”“95后”西藏小伙坚参平措认真地说。
以后还是要回到家乡去
沿318国道一路向西,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苍穹下,一道道小溪蜿蜒向远方。
蓝天白云,远山近草,转动的水车,橙黄的柏木泥,这里是拉萨市尼木县,是旦真旺堆的家乡。
“摘豆蔻,捣沉香,松柏作泥花作尘。一缕云烟梦,几代雪域情。”尼木是有名的文化县,以“尼木三绝”藏香、藏纸、普松雕刻远近闻名。
近年来,尼木县的医疗水平已有较大发展。“县医院的床位数增加,新进人才、有经验的医生也比原来多了不少。”旦真旺堆说,“不过,一些复杂疾病,还要转到上级医院。”
“以后还是要回到家乡去。”这是旦真旺堆的一个心愿。年少时,因为觉得当医生“很酷”,旦真旺堆选择了医学道路。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医务工作者英勇奋战,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看到这些,旦真旺堆真切感受到了医者的责任和担当,对医生的职业内涵有了更深感悟,也坚定了他的从医之心。
他的同班同学坚参平措也想回到家乡,回到那片生养自己的雪域高原,把前沿的医学知识带回家乡:“毕业后,我准备到基层医院工作,用所学医学知识服务基层、造福人民。”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医生王学梅连续三年从事西藏大学医学院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她欣慰地回忆起此前带过的学生琼达发来的微信:作为骨干,将自己在北大首钢医院学到的相关技术用于培训当地医院医生,让西藏更多新生儿受益。“我们深刻感受到教学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王学梅说。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农工党中央医卫委主任顾晋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再一次理解了医学真谛,也为立志献身医学的莘莘学子指明了前进方向。”
据了解,4年来,北大首钢医院为西藏大学医学院培养了77名临床实习生,包含藏、门巴等多个民族的学生,如今,他们毕业后多数在西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医疗单位从医,服务基层、服务广大群众。(叶晓楠 朱润华)
(照片均由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