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只要国家需要,我们没二话”

淮河蒙洼蓄洪:十九万人舍小家,只为守护更多安宁

2020-07-23 08:23:1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合肥7月22日电(记者刘菁、杨玉华、张紫赟、水金辰)至22日早8点,淮河王家坝开闸两天后的蒙洼蓄洪区总进洪量约2.5亿立方米,相当于近20个西湖的年蓄水量。

  这是蒙洼蓄洪区第16次启用。180多平方公里内,19万蒙洼人又一次舍弃小家,分担淮河干流压力,保卫上下游更多的安宁。

  最快转移:“背包党员”星夜接力

  “最快速度启用蓄洪区,这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安徽省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说。

  淮河水位涨得太快,人员转移任务太急。19日晚7点多,阜南县接到通知,20日凌晨3点前必须完成蒙洼非安全区人员转移,做好蓄洪区启用准备。

  7小时内完成180平方公里内的非安全区人员转移,这在蒙洼蓄洪转移历史上是少有的。

  与时间竞速!

  郜台乡是蒙洼蓄洪区四个乡镇中地势最低的地方,摆在乡党委副书记刘晓妮面前的是三个难关:这里13年未启用蓄洪,老百姓几乎“忘”了避险;外出务工人员多,老弱妇孺搬离难;特色农业新发展,生产性物资转移难。

  60吨化肥农药,像小山一样堆在郜台乡桂庙村农资经营户吴孝龙家中,他快急哭了:“开闸前要搬不走,损失20多万元!”

  志愿者们来了。阜南县直机关党员自愿报名、组成716人的志愿者队伍星夜赶到,他们打起背包、揣上换洗衣服、塞上洗漱用品,做好长期支援打算。

  武警消防官兵来了。100名武警安徽省总队阜阳支队的小伙子们凌晨1点向老观乡进发。凌晨两点半,8名武警帮老乡搬走超市货架上剩余的货物。

  公安干警来了。128名公安干警来到蓄洪区内各村庄,搬运家用电器、开车运送老人。

  蓄洪前夜,蒙洼堤防上堤党员近30000人,党员志愿者、镇村干部、官兵有700余人,搬家队伍1600多人,681户2017人终于在凌晨三点前转移到安全地带。农药及易燃易爆油品等物品也完成“绿色转移”。

  星夜接力,党员干部跑出转移“加速度”。

  最急蓄洪:“只要国家需要,我们没二话”

  汪洋之下,张志成难辨自家鱼塘的准确位置,开闸下泄的洪水已将他的鱼塘和周边的庄稼地淹没。

  张志成是土生土长的蒙洼人,47岁的他经历了4次淮河洪水。这次蓄洪,他承包的30亩鱼塘没来得及全部清收。

  三年前,张志成拿出全部家底20多万元与人合伙承包了鱼塘,从小鱼苗精心饲喂,好不容易如今满塘大鱼,没想到“泡了汤”。“损失很大。”张志成哽咽地说。

  “没想着要找国家,今年灾大,国家也在渡难关。蒙洼人都有这个觉悟,需要开闸,我们没二话。”他告诉记者,自己刚找了份零工活,每天收入两百多元,能维持生活。

  “舍小家,为大家”——王家坝闸外,竖立着这块醒目的标语牌,当地人称之为“王家坝精神”。设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蒙洼蓄洪区是淮河干流运用最频繁的蓄洪区之一。

  蒙洼人勇于舍弃,因为他们感恩。

  “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这是过去深受水患之苦的蒙洼人生活写照。2007年淮河洪水后,国家和地方加大投入,蓄洪区内道路、交通和老百姓居住的庄台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低洼地带常住人口大大减少。

  2018年,蒙洼蓄洪区内1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崔黎说,与上次蓄洪比,这次老百姓的经济损失大多了。过去都是传统粮食作物,现在多是规模经营芡实、杞柳等经济作物和龙虾等特种养殖,投入大、成本高。“但老百姓都懂,蓄洪是蒙洼的责任。”

  由于是蓄洪区,蒙河周边一定范围内不能发展工农业,居住空间不能增加。王家坝镇党委副书记李省说:“一切为水让路,蒙洼人时刻准备着。”

  最暖关切:“你护淮河我护你”

  蒙洼舍小家为大家,大家没有忘记蒙洼。

  开闸之后,淮河水以每秒1360立方米的流量涌向蒙洼,蒙洼汪洋一片,一座座庄台相继成了湖心岛。

  77个湖心庄台,每个庄台都派进了一名驻庄台工作组队员、一名医生。保障庄台群众生活无忧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物资保障组、卫生防疫组、救援组一一成立。

  驻庄台工作组成员、阜南县自然资源局干部李同使,蓄洪当天登上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子庄台,开始摸排各户生活物资需求。

  李同使找到庄台在家的3位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其中一位党员家的楼顶挂出了党旗。“看到党旗,有困难有需求的老百姓就会到这来找我们。”

  党旗,依旧高高飘扬在庄台。

  21日23点,阜南蓝天救援队队长耿蕊仍在统计救援信息,这支队伍已在蒙洼连续作战80小时,帮助运送群众。“我们还在为庄台上外出不便的群众配送一些生活物资。”

  依靠部队和志愿组织紧急驰援的冲锋舟,蒙洼庄台打通了水上运输线,每天都会有补给舟往返庄台运送物资。村民们打个电话,所需物品就能送到庄台上来。23日,当地政府还将免费供应基本蔬菜。

  救援之舟,为洪水围庄的蒙洼人送去温暖。

  在王家坝镇和谐村,59岁的村民付岗宇正在帮其他村民搬运毛豆。他说:“生活保障不用愁,家里冰箱内肉菜都有。”

  截至21日,共有2000余名来自武警、消防、志愿团队等各方力量的救援人员,参与到蒙洼巡堤、运送群众和物资的工作。

  “蒙洼人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守护淮河,我们来守护他们。”驰援蒙洼的河南消防救援总队干部刘志亮说。(参与记者程士华)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李玉刚《昭君出塞》惊艳众人 李治廷摇滚唱古诗被赞“太震撼”

    演绎过不少古典人物的李玉刚,再次登上《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以一首《昭君出塞》重现两千多年前的传奇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整首作品融合舞台剧《昭君出塞》经典唱段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在李玉刚一人分饰两角的演绎下更加直抵人心。廖昌永表示这样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既融入了戏曲唱腔,也借鉴了西洋美声,这种创新特别值得借鉴。

  • 泳坛功勋教练徐国义因病去世

    北京时间7月19日凌晨,奥运冠军叶诗文、世界冠军徐嘉余的恩师,中国游泳队功勋教练徐国义因病去世,享年50岁。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天上不会掉馍,好日子靠拼搏”

    “小伙有股‘虎’劲!回乡创业搞养殖,短短几年,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渠子镇芦堡村的村民说起“牛倌”焦虎成都交口称赞。

  • 盛智文:我长着一张西方人面孔,里面是一颗中国心

    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的办公室位于港岛中环,窗外是繁华闹市,室内陈列着现代陶艺、琉璃等艺术品,以及各种名人字画,琳琅满目。他每天就在这个中西合璧的空间里运筹帷幄。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