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人的“四世同堂”
“我83岁了,还想再努力努力,拍两部人物片,巴金、夏衍。黑泽明85岁还拍呢。”中国影协顾问丁荫楠说。
-
杨立新:演好胡同戏功夫在“诗”外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编者按
50多年前,在大庆、胜利两大油田投产之后,为了解决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石油的供应,国家决定在北京西南郊建设一座大型炼油厂。1970年,燕山石化的前身北京石油化工总厂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炼油化工联合企业,也是我国重要的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和高品质成品油生产基地,截至去年底,燕山石化累计加工原油3.48亿吨,生产乙烯2344万吨。
为了建设这一石油化工基地,全国各地的优秀工人曾汇聚于此。50年后,昔日的山沟沟早已变成了一座靓丽的首都卫星城,在这里,生活着一群热忱的老工友,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工厂,也将自己的晚霞留给了社区。
随着国有企业退休职工逐步移交社会化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如何发挥退休职工的余热,调动他们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共治中来,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值得属地相关部门思考。在这一点上,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地区组织的“老工友”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12月1日,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工委政法办在燕山影剧院广场举办“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现场200多名“老工友”以组织志愿活动的方式共同庆祝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他们平均年龄超过60岁。
燕山“老工友”平安志愿者队伍自去年5月成立以来,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社会共治”为原则,以掌控违法犯罪类线索,参与社会面防控,巩固“平安燕山”建设为目标,开展了各类平安建设活动,现已发展成为地区平安建设的重要力量,注册人数达到3039人。
“我们又有组织了,又能做事情了”
家住燕山地区东风街道东里社区的张利强,曾经是燕山石化化二厂的职工,他夺刀救人、制服流氓的故事,社区居民都知道。
张利强所在的小区有一个家庭,母女俩均有智力缺陷,平常和智力正常的父亲常有摩擦,居民们都基本了解情况。有一天晚上,张利强看到母女俩所在的楼外聚集了很多居民,楼里吵闹声不断,进门一看,父亲不在家,女儿的后背已经被母亲砍了一刀。“我当时想,我是‘老工友’志愿者,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张利强立马夺去了母亲手里的菜刀,此时女儿找来水果刀想要捅母亲,张利强又夺下了水果刀,母亲再次拿起菜刀砍了女儿一刀,最终张利强再次夺下菜刀后报警。三次夺刀,避免了一场大悲剧。
“自从成为‘老工友’志愿者,感觉自己遇到坏人坏事就有了底气,因为有集体在,社区居民也能感觉到,有我们‘老工友’在,就有安全感。”张利强说,有了“老工友”的带动,社区居民们见到坏人坏事,都会主动站出来制止。张利强所住小区的一名女士,受到流氓滋扰,社区居民们听到呼救一起围堵,又一起去派出所辨认监控搜集证据,警察抓捕过程中流氓跳卫生间逃跑,但大家并没有忘掉这件事情。过了些时日,流氓误以为风声已过,返回家中取物品的路上,被张利强当场制服。
“过去在大企业里,学的就是责任担当,大家心往一处想,现在我们又有组织了,又能做事情了。”今年72岁的“老工友”熊道明有52年的党龄,是转业军人,曾在燕山石化大修厂工作。从大年初五至今,他一直活跃在社区值守工作中。
居民们非常信任“老工友”。9月5日,熊道明和另一位志愿者吕兰敏在检查点执勤时,一位居民领着一位老人前来求助,原来,老人当天独自一人乘坐公交车,却下错了车站,迷路后就在社区转圈,后来一直跟着这位居民,居民就把老人交给了”老工友”志愿者。
“都有一副热心肠”
“我们这些志愿者,基本都是退休老工人,都有一副热心肠,遇到别人有困难都会想办法帮忙。”今年55岁的吕兰敏对《工人日报》记者说,她曾是燕山石化地毯厂的工人。迷路的老人只能说出家在33号楼,可是33号楼在燕山地区有很多。后来,接警的警察赶到“老工友”执勤卡点,带着老人去每个社区的33号楼询问,最终将老人送回家中。
热心肠的“老工友”们,不只为居民带去了平安,也带来了社区服务。今年65岁的郭建,家住东风北里社区,退休前在燕山石化工作。郭建家中有老母亲,腿脚不好,不便出门理发,看着母亲银发渐长,她就学着自己给母亲理发,后来她发现,社区还有很多像母亲一样的老人,便为老人义务理发。 “每次给老人理完发,看到他们利落干净又精神的样子,特别有满足感。”郭建说。
现在,每周日下午是郭建为社区老人的固定理发时间,每次小马扎一放,剪发家伙什儿一摆,就有不少老人慕名而来。对于腿脚不便的居民,郭建还会提前打电话上门服务。今年80岁的田奶奶说:“小郭剪发手艺特别好,外面那些都比不上。”
“老工友”的热心肠改变着社区,也改变着老工友自己的生活。郭建告诉记者,自己刚退休时没事情做,心情也不好,后来还是经过丈夫王俊涛的劝说,加入了“老工友”志愿者队伍,“感觉又找到了组织”,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她的生活再次充实而有意义。
“老工友”付桂荣,每天都乐呵呵的,她爱好文艺,现在身兼三个“队长”职衔,是社区舞蹈队、舞龙队和广场舞的队长。燕山“乐老汇”养老院是舞蹈队常去慰问演出的地方,这里的老人平均年龄为80多岁。“给他们演出,就像给未来的自己,因为我也会老。跟老人们接触起来,感觉他们像孩子一样,挺可爱的,我们一跳舞,老人们也跟着鼓掌,哼歌。”付桂荣说。
在社区治理中主动作为
“乐老汇”养老院院长贾淑红告诉记者,付桂荣和许多“老工友”志愿者,已经是养老院的常客了,之前因为疫情,养老院封闭管理,老人们还在问,“小付去哪儿了?”
说是小付,其实付桂荣已经66岁了。她还是社区的网格员,疫情期间值守测体温,登记来访信息,甚至穿着防护服,带小区解除隔离人员去查核酸。
社区事务大大小小事无巨细,“老工友”活跃其中,主动作为,在社区共建共享共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疫情好转后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开始了,小区路面维护、电力改造,天然气入户、更换水表,楼墙喷涂等,老工友们耐心协调。一辆小卡车飞驰进入小区,高音喇叭播放着“高价回收旧家具”,70岁的“老工友”叶桂芳上前伸手拦下来,小区里不能开高音喇叭,影响居民生活和休息。
“现在我们有群了,有什么事情都会互帮互助。”吕兰敏举着手机对记者说。通过社区微信群、“老工友”联络群,越来越多的老工人加入到“老工友”的行列中来,“老工友”之间也能相互学习交流。
目前,燕山地区的“老工友”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已经形成了体系。燕山工委政法办是指挥部,负责对志愿者工作进行全面业务指导,“老工友之家”是线下服务中心,负责人员招募、管理培训、统计认证、活动发布与保障等,四个街道是调度中心,负责组织发动各社区开展志愿活动,社区里也有联络处,负责召集老工友参加活动。而治安便民综合服务站即老工友志愿者驿站的功能,则是配合“老工友之家”、街道和各社区联络处完成相关工作。(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我83岁了,还想再努力努力,拍两部人物片,巴金、夏衍。黑泽明85岁还拍呢。”中国影协顾问丁荫楠说。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