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暂住证」
1984年,深圳率全国之先实行暂住证制度,目的是加强对近千万外来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次年7月,公安部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5年,浙江也开始实行《浙江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在浙江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得办理暂住证。
在实施暂住证制度过程中,国内部分地区出现了违规收费和粗暴野蛮查证的现象,暂住证制度存废问题曾引发多次争论。
红本换绿本成为“嘉兴新居民”,一字之差背后是身份的改变
在逼仄的工厂车间敲敲打打,转眼又是五年。
仍是那家厂,只不过从以前十几人的小作坊变成了控股集团,员工4000多人。杨国强成了箱包车间的打样师傅,还带了几个徒弟。
2008年年初,镇上干部来厂里做宣传,“暂住证要换成居住证了。”
不就是换个证嘛,有啥区别呢?工作人员说了很多居住证的好处,杨国强将信将疑,“我在那么多地方打过工,从未听说这样的好事。”
第二天,杨国强夫妇就跑去了办了证,红本本换成了绿本本,暂住证也变成了居住证。
那一年,女儿18岁,儿子10岁。此前,两个孩子在镇上公办学校读书,一学期600元借读费。他不舍得让孩子去民工子弟学校,怕教学质量不好,耽误孩子。
一个月工资700元,虽然能够省出这笔钱,但贴着民工子弟的标签,孩子在学校也不开心。
有了居住证,孩子们能够名正言顺地进公办学校读书,再不用低声下气地求人了。
而杨国强夫妇,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以前,我们羡慕城里人看病能报销,退休能拿养老金,现在我们也有了。”杨国强说,有了居住证,单位帮交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保,每月工资缴扣175元,和厂里的本地居民享受一样待遇。
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了。
「居住证」
2007年9月25日,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家地市级流动人口常设服务管理机构。
2007年11月20日,嘉兴平湖新埭镇新居民事务所内,发出浙江省第一张“居住证”。从2008年4月1日起,嘉兴在全国率先告别“暂住证”。
2009年10月1日,《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正式施行,浙江流动人口告别长达14年的“暂住”,正式步入“居住”时代,浙江开始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买了房还入了党,嘉兴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个家
一张居住证,让杨国强收获的不仅是实惠,还有不断向上生长的希望。居住证制度,让杨国强感觉自己已是“半个嘉兴市民”,他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一方面,他不断修炼自己,这也得益于新居民事务所组织的多个培训。初中学历的他,一口气报了三门课程。杨国强在厂里一直兢兢业业,已是数一数二的技术能手,多次被评为先进员工。
还有一件大事,老杨买房了!他花了16万元,在凤桥镇买了一套房,面积虽不大,但一家人住也十分温馨。
今年,50岁的杨国强还入了党,“我感觉自己也是嘉兴的一份子,也要为第二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这不是嘴上说说的。为啥本地邻居都这么喜欢他,爱做好事呗!每年夏天,菜场门前都有烂菜皮等垃圾发出腐臭味,清理工打扫不过来,他每天下了班就会去帮忙。
儿子杨川江今年17岁,从小在嘉兴长大,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嘉兴话。初中毕业后,参加本地中考,进了嘉兴技师学院学装潢设计。
女儿结婚生子后,辞去工作,打算开一家化妆品店。
他说,20年前,哪能想到会有今天。
“现在政策好、机遇也好,希望小辈们更有出息,真正闯出点名堂来。”对于未来,杨国强一脸期待。
「嘉兴探索」
实行居住证制度改革,嘉兴作为浙江试点,走在了全省之先。嘉兴这场改革的核心,是让更多的新居民,平等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2012年11月,嘉兴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新居民积分制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正式启动实施新居民积分制管理工作,即围绕新居民的素质、能力、贡献等,设定相应标准进行评分,按照积分排序享受公共服务。(黄娜)
李娟:坚守自己的爱情 | 2013-12-16 |
贵州农村残疾青年沈江河:轮椅上的“作家”梦 | 2013-12-16 |
朱家云:给87个留守儿童当“妈” | 2013-12-16 |
“古惑仔”杨云奎出狱后浪子回头 勇擒扒手... | 2013-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