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12日,赵庚卯在乌鲁木齐SOS儿童村看望孩子。□文/图本报记者李春霞
赵庚卯在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审核评价中心工作。在单位,同事们只知道他是一名专家型技术骨干,可很多人不知道,十几年来,他一直在默默地资助南疆的贫困儿童完成学业,助养乌鲁木齐SOS儿童村的孩子。对于这些善举,他轻描淡写地说:“都是一些平凡事,不值一提。”
小古丽的感谢信
时光追溯到1997年,那时,赵庚卯在乌鲁木齐市质监局出租车计价器检定站担任站长。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自治区团委“一家一”工程,也就是一家人资助一个贫困孩子上学,赵庚卯动了心。
回去和爱人商量后,赵庚卯到自治区团委的备选名单中浏览,最后选择资助叶城县乌吉热克乡的小古丽,“当时觉得古丽这个名字好听。”赵庚卯说,他资助了600元,相当于当时自己半个多月的工资。
不久后的一天,赵庚卯意外地收到一封信。打开一看,竟然是受他资助的小古丽寄来的,信分维汉两份,小古丽写的维文,又经当地县团委干部翻译成汉文。小古丽在信中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并告诉赵庚卯,她现在学习成绩很不错,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
收到小古丽的信,赵庚卯很激动,他把小古丽的来信保存了很多年,这也成了他日后资助更多贫困孩子的动因。后来,他持续关注“一家一”工程,并号召和发动身边的同事参与进来,一次性地赞助了南疆的11名维吾尔族学生,为每位孩子资助600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小学学业。
后来,赵庚卯又参加了乌鲁木齐市团委的爱心捐助活动,出资6000元为乌鲁木齐县的一所小学建立了校图书馆。
“赵爸爸”来了
6月12日下午,下了班的赵庚卯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买了一些草莓、杏子等时令水果,来到了乌鲁木齐SOS儿童村。一进门,一个十多岁的男孩看见赵庚卯,立即跑来拉着他的手,“赵爸爸,你来了,我都想你了”。
从2011年起,赵庚卯开始助养儿童村13号家庭的几名孩子,至今从未间断。平时,他会经常买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零食等给他们送去,周末时则把他们接回家一起生活,赵庚卯的妻子武春秀则早早准备了许多零食,做些好吃的饭菜招待孩子们。
“我们每次跟赵爸爸回家,他都陪我们一起玩,还带我们出去看电影,阿姨会早早起来给我们炸油饼、煎鸡蛋,给我们买新衣服。”13岁的小如意(化名)是个蒙古族女孩,有些羞涩,可提起赵爸爸,她能说出一大堆的“好”来。她还有着女孩的小心思,上次去赵爸爸家,她悄悄把赵爸爸的手机壁纸设成自己的照片,这个壁纸,赵庚卯就一直保留着。
12岁的山山(化名)则迅速拿来一副扑克牌,“赵爸爸,我们来玩24点。”所谓的24点,就是抽出四张牌,用加减乘除的方法,使结果等于24,这是赵庚卯经常和孩子们玩的游戏,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今,山山已经计算得相当熟练了。
除了生活,赵庚卯更多地充当了父亲的角色,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给他们辅导功课,交流思想,谈理想,谈未来。有时候,孩子们贪玩不学习,他也会训斥他们,但更多的是鼓励,“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赵庚卯说。
赵庚卯的行为也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他的儿子在清华大学读书。孩子每次放寒暑假回来,都会带些印有“清华大学”字样的笔、笔记本等送给13号家庭的孩子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我做的都是平凡小事”
作为自治区质监审核评价中心的一名专家,赵庚卯经常到南北疆去出差,每次遇到从基层来的人,他总会问一句:“你们那里有没有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
去年,赵庚卯听在墨玉县挂职的同事王龙说,当地学校条件比较艰苦。他当即掏出2000元,委托王龙给孩子们买些学习用品送去。
为何总是选择贫困孩子作为资助对象?赵庚卯说,“孩子是希望,他们在困难时能够得到帮助,将来有能力时也会去帮助别人,将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
不仅如此,赵庚卯对周围同事、邻居的孩子也是如此。他有个同事的孩子叫祖丽菲亚,是赵庚卯看着长大的。祖丽菲亚上中学时,赵庚卯还经常给她辅导物理、化学等功课。后来祖丽菲亚公派出国,赵庚卯也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今年“5·22”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祖丽菲亚第一时间给赵庚卯打来电话问平安,“赵爸爸,我从心底痛恨那些暴力恐怖分子,我的心永远跟您在一起。”祖丽菲亚在电话里说。
从1997年至今,赵庚卯用自己的爱心资助了20多名孩子,其中有十几名少数民族孩子。如今,有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不过,赵庚卯很少在外人面前提起这些,他说:“我做的都是平凡小事”。
提及以后,赵庚卯说:“只要我有能力,就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得到帮助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