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一所“夫妻校” 坚守28年
//www.workercn.cn2014-07-16来源: 中工网——《吉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安图县两江镇中心校汉阳教学点坐落在长白山脚下、松花江边,距县城明月镇120公里。这所学校的教职员工只有夫妻俩,男教师叫刘同峰,女教师叫孙桂玲,村里人都亲切地称汉阳小学为“夫妻学校”。夫妻俩在这里一干就是整整28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和全部心血献给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

  汉阳小学始建于1942年,2005年之前为六年一贯制村小,学校有十名教师,一百多名学生。2005年6月,针对汉阳小学坐落在河边、存在洪水淹没隐患的实际,县里决定取缔汉阳小学,教师和学生分流到镇内较大的学校。最初,校长刘同峰和爱人孙桂玲也像其他教师一样,为能调到大学校而高兴。但是,当看到仅有的几名一年级学生那无助而又无奈的眼神,还有家长的苦苦挽留,他们夫妇犹豫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们夫妇决定要求留下来。从那时起,汉阳小学成为中心校的教学点,也成了仅有两名教师的“夫妻学校”。

  撤校后,原校舍挪作他用,新校舍一时又建不起来。没有校舍,怎么办?夫妻俩把家里仅有的40平方米仓库腾出来当校舍,拉来建筑材料,搬砖、拌灰、锯木料、垫操场、钉栅栏,借来电焊机亲手焊接体育器材。夫妻俩起早贪黑,不畏劳苦,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劳动,在上级没拨一分钱的情况下,终于在2005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前建成了校舍。虽然狭小简陋的两间教室每个不足20平方米,但孩子们总算有地方读书了。看到孩子们脸上的欢乐,家长满意的笑容,夫妻俩深感欣慰:为了孩子,值了!教学点现有在籍生5名,幼儿园学童15名。妻子孙桂玲教一年级,丈夫刘同峰教学前班。为了孩子,他们开齐开足课程,语文、数学、体育、美术、品德一科不少。遇到一些难题,他们俩虚心向中心校领导和教师请教,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学校取暖不让收烧柴,但是上级所拨取暖经费买烧柴又不够,刘同峰常常在天蒙蒙亮时就开车上山拉烧柴,回来吃完早饭接着上课。近两年村内地下水被污染,为了让学生喝上放心水,刘同峰开着车到一公里外村子上游拉水。每天早晨6点,他们夫妇就开始忙碌,打扫卫生,烧好开水,迎接到校的学生。夏天通风降温,冬天烧炉取暖,对孩子关怀有加,无微不至。农忙时节或学生家长外出,孩子就放在刘老师家,两位老师不仅义务照管孩子,还免费提供午餐,家长们都称赞他俩是孩子们的“特殊父母”。耗时、耗力、耗财,刘同峰和孙桂玲却无怨无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私地奉献着。

  从参加工作起,刘同峰和孙桂玲一直扎根在汉阳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默默无闻地为汉阳村教育事业奉献了28年。他们将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了校门,送出了偏僻的小山村,让一个又一个孩子迈入求知的新殿堂。要说他们夫妻“桃李满汉阳”,一点都不过分。多次调走的机会,刘同峰夫妇毅然放弃了。他们说,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们,我们就会一直教下去。如今,上级为教学点调拨的30套新桌椅已经到位,以后还要为教学点建新校舍,从此,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改善了,刘同峰高兴地说。

  28年的山村教学生活,刘同峰、孙桂玲从没感觉孤独与寂寞:大山里的孩子为他们带来了欢乐,因为有孩子就有幸福!有教育就有快乐!(通讯员 高云 本报记者 宁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