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纽约人”王起明终回北京(图)
//www.workercn.cn2014-08-26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砸得我疼了,我才写”

  “不是让我写我就写,这回是真有事儿砸着我了,砸得我疼了,我才写。”在美国待了34年,曹桂林的北京爷们本色没改。

  书中王起明的发小儿成太坤,其原型也是曹桂林的发小儿。他一门心思从北京到美国发展,好不容易当上了美国大学教授,妻子美丽善良,女儿乖巧可人,一切看起来都令人羡慕。突然有一天,过惯了美式节俭日子的教授拿出一笔预算,想圆妻子穿婚纱的梦想,在夏威夷补办一场婚礼。为了省下120美元,教授买了红眼航班的机票。夫妇俩深夜驾车赶往机场时,却因汽车打滑,翻到了水沟里,二人双双殒命。听闻朋友离去的消息时,曹桂林人整个蒙了,“那半年,我吃不下东西,老想着他那张脸,他是那么老老实实的一个北京人。”

  这一次,曹桂林又憋不住了。“国内的人懵懵懂懂想去美国,回来的人也不说实话。什么教授舍弃了洋房汽车、优厚待遇回到了中国,全错!假的!” 他愤怒地说。

  “我是冷眼旁观美国主流社会,反正也没人管我,我不吐不快。”曹桂林说,他在书中算了笔账——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找工作相当艰难,头一年能挣四五万美元就不错了,熬到头顶多挣十几万美元,这笔钱还要交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税。因为经济拮据,有的教授从来就没进过理发馆。“物质上的难还好说,更难的是他们精神上的拧巴和粉碎。精英们好面子不愿意说这些,我替他们说。”曹桂林说。

  曹桂林写这本书,当年王起明的扮演者姜文也跟着起哄。早在2001年时,姜文就出主意说,“再写个《王起明回北京》得了。”曹桂林心里没谱儿,“80后、90后谁认识王起明呀。”可姜文坚持说,就这个。曹桂林果真听了姜文的建议,也琢磨起了王起明的故事,最终他把生活中经历的故事,真实地“搬”到了纸面上。《北京人在纽约》的导演郑晓龙看过了这本新书,他的评价是:“书里的人我都认识,都有原型。”

  “没有煎熬就别写小说”

  “这本书我2009年在美国动笔,2012年3月在北京完成。”说起写作过程,曹桂林一脸阳光灿烂,“写得挺顺畅,不耽误打高尔夫,不耽误旅游。”这个时候,他还特意亮了亮晒得黧黑的胳膊,还有他强壮的肌肉。

  可他的夫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声乐教授叶英的话却截然相反。据她透露,写这本书时,曹桂林每天从早上五点写到下午一点才罢手。她说自己很崇拜曹桂林这种表面不靠谱、内里却很严肃的风格。听说夫人戳穿了自己的大话,曹桂林这才老实交代:“没有煎熬就别写小说,写小说是个特危险的事儿,这黑洞钻进去就很难钻出来。”

  《纽约人在北京》写完半年后,曹桂林才缓过神儿来。回想写作的那几年,他真是在跟自己较劲,“我把自己封闭起来,连自己都不认识了,也不怎么和叶英交流。”曹桂林说,叶英教西方歌剧,那里面的男女主角都不满20岁,不是谈情就是说爱,他书里没有这种人物。

  而叶英还记得,在饭桌上碰到丈夫时,他脸上的泪痕还没干,曹桂林说,“有几天,我写到为大学教授成太坤收尸那段特难受,胃里常常往外漾东西。”

  在美国待了多年,曹桂林不改地道的北京话,他书里的人物也说北京话。他说:“我是想把北京的魂儿给勾住了。”(记者 路艳霞)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