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李晓玲自费万元为学生配助听器 家贫失聪少年长成阳光男孩(图)
//www.workercn.cn2014-12-12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小胡与干妈李晓玲在一起 记者郭良朔 摄

  本报讯(记者黄琪 通讯员吴键)一名普通初中女教师从不高的工资里拿出1.2万元,为失聪学生配助听器。记者昨日在钟家村中学获悉,该校数学教师李晓玲默默关爱失聪少年,如今师生常来常往,如同一家人。

  去年夏天,李晓玲接手初三(3)班教学任务。不到两天时间,男生小胡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个孩子上课非常专注,作业错误却非常多。而且,他平时总是一言不发,课间独自待在教室的角落里,几乎不与同学交流。

  出于好奇,李晓玲上课点小胡回答问题。没想到,小胡站起来一脸惊愕,眼神怯怯的,回答问题时根本无法完整表达一句话。这时,班上一同学说:“老师,他是听不到。”听到这句话,李晓玲的心一紧。

  下课后,李晓玲到班主任那里了解情况。原来,小胡8岁时被打伤了头,导致双耳失聪。他出身贫寒家庭,父母离异后,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胡上课只能靠读老师的唇语来听讲。如果老师转过身板书,他就什么也“听”不见了。每次英语考试,他的听力成绩都是0分。

  虽然学起来很吃力,但小胡非常刻苦,经常做作业做到半夜。他的理想是考上好一点的高中。

  去年国庆节,李晓玲带着小胡到市第五医院检查。专家诊断称,由于延误了治疗,小胡的耳膜和耳道已损坏,只有佩戴助听器才能听到声音。往返检查近10次后,李晓玲在协和医院自费为小胡配了一副1.2万元的助听器。

  为了不让小胡有心理负担,坦然地接受这份昂贵的“礼物”,李晓玲和丈夫商量,提出认小胡为干儿子。这一想法得到丈夫支持。

  欣喜地认了干妈,小胡戴上助听器。重新听到外界的声音,吐字发声也有很大提高,渐渐的,他能与别人无障碍地交流了。小胡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成为一个阳光大男孩。

  今年中考,小胡考了411分,比市级示范高中分数线还高1分。他最终选择了一所职业高中学习会计专业。

  故事>>>

  “我找到了母爱”

  昨日下班后,李晓玲没有回家,而是来到汉阳火车站附近一处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轻车熟路地上4楼敲开门。迎接她的是一对古稀老人,他们是小胡的爷爷、奶奶。

  “妈来了!”小胡高兴地将李晓玲迎进门,老太太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银耳莲子汤。这是一个简陋的出租房,里外两间房,小胡睡外屋,两位老人睡里屋。

  小胡两个月大时,父母离异,他和爷爷、奶奶租住在这里。3个人仅靠两位老人每月2000元退休工资生活。小胡读初三时,为了省一顿饭钱,76岁的爷爷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步行几站路到学校给他送饭。

  李晓玲是1年前家访才知道小胡的家境。让李晓玲感动的是,不幸的遭遇、困苦的条件并没有压垮小胡,他认真求学。

  李晓玲决定尽力帮助这个懂事的孩子。她在学校为小胡订了下午餐,每天喊他到办公室吃。每月,她塞给小胡200元钱零花。

  今年中考后,爷爷、奶奶原本不打算让小胡继续读书。“毕竟他和正常的孩子不一样,即使读了高中、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再说,我们两个老人也确实负担不起今后的学费。可能还没等他毕业,我们就都‘走’了。”小胡的奶奶发愁地说。

  李晓玲考虑再三,建议小胡去职业高中学会计。她向小胡的爷爷、奶奶承诺,保证孩子3年后找到工作,她来承担孩子读书期间所有费用。

  今年9月起,小胡进入武汉市财政学校读书。除学费外,李晓玲每月给他800元生活费,周末接他到家里加餐,和女儿一起学习。

  今年小胡过生日时,李晓玲为他购置了一身2000元的名牌运动服,这让李晓玲的女儿都有些“吃醋”。李晓玲的家庭活动,出游、看电影……都有小胡的身影。

  小胡说:“打我记事起,妈妈就消失在我的生活中。在我内心,一直渴望有个母亲来爱我。现在,我找到了。”(记者黄琪 通讯员吴键)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