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花落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Modiano)头上,媒体上说爆了最大的冷门,巨大的荣耀让他一夜成名。国人津津乐道幸运之神,何时能再次降临在与世界经济地位相匹配的中国和中国作家身上。
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一段时间内直至今天,社会舆论曾传言贾平凹可能要获诺贝尔文学奖。舆论的出现当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的,那就是从陕南走出去的这位作家已经是世界级很有影响的大作家了,他的作品先后走出了国门,打进世界文坛,长篇小说《废都》更是让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到处逢人说平凹,“凡有井水饮处,皆有人谈平凹”。继长篇小说《浮躁》获美浮飞马文学奖,他本人先后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在国内更是获得了小说短、中、长篇所有顶级奖项的大满贯,他的散文独树一帜,进入中小学课本,获得多种国家级的多项奖励。
当代中国作家中,鲜有如贾平凹那样坚持汉语传统表达风格的作家。贾平凹被誉为“鬼才”与“写作之神”,是当代文坛最具叛逆性、创新性的文学大家。贾平凹作品文字精美,与汉语传统的表达方式一脉相承。那么,平凹先生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本文想探讨的是,一向以木讷沉默寡言著称,不苟言笑的著名作家贾平凹,是如何面对人们的猜疑或曰媒体的追问,是如何看待这项顶级的国际大奖呢?笔者认为,从他的谈话、答记者问和写作中流露的极富高超与睿智的语言技巧,绝不逊色他灵动的语言文字水平,也不亚于一位外交官的答记者问。
一曰三缄其口,守口如瓶。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一位在国际很有影响的作家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愿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平凹先生始终坚持“心系一处,守口如瓶”的原则,面对发问,至始至终三缄其口。1984年2月,他在《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一文中写到:“我在房子里重新换上了一个镜框,上面写了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的主角小鹿纯子的话:‘我的目标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如果他直言将获某某奖项,不仅把自己置身于文坛的漩涡之中,也让他自己腹背受敌,颈项后面掠过一阵阵战栗。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的做法。贾平凹压根不会这么做。之后,平凹又说道,“艺术的殿堂太博大,艺术的奥林匹斯山太高了,而自己却太渺小。”在谨慎中前进,在执着中前行,在跋涉中奋起,任何事物都是兴趣使然,凭借天赋、勤奋和毅力而终。自1973年第一篇小说发表30多年以来,贾平凹一刻也没有停止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已超过千万字,拥有海内外广泛的读者群,成为中国文坛的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