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朱绍梅:十五年义务教老人唱歌的退休教师(图)
//www.workercn.cn2015-07-02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因为唱歌 心中多了一份快乐

  市民学校的合唱班越来越出名,社区干部也找到朱绍梅,问她能不能在社区也办一个合唱班,让身体不好、行动能力差的老人也可以就近参加。“可以啊,我没别的本事,只要大家需要我,我愿意尽百分百的力量。”就这样,浦口道社区老人合唱班成立了,每周半天的活动,老人们都说,合唱班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朱老师特别有爱心,对大家充满热情,上课时虽然是严肃认真,但大家不会感觉到压力,她总能用幽默的语言感染大家,在欢快的气氛中教会大家唱歌。”

  十五年来,合唱班对老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发生在合唱班的故事,可谓最好的解答。

  社区里有一位老太太因病住院,觉得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直在合唱班学唱歌的老伴儿,一遍又一遍地为妻子唱《心中的玫瑰》,“但愿你天长地久,永远永远把我伴随。”真挚的歌声打动了妻子,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她开始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病情,如今老两口依然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一位患心脏病的阿姨特别羡慕别人唱歌,自己也想唱,但却担心身体承受不住。她问朱绍梅:“这些年我连楼都很少下,我还能唱歌吗?”朱老师告诉她,只要控制好运动量,选择平缓的歌曲,不仅不会有危险,还会对健康有帮助。朱老师为她选定了适合她唱的歌,鼓励她一点点增加歌唱时间和演唱难度。几年后,这位阿姨不仅歌唱的好了,病情也有了好转。

  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手术后情绪非常悲观。医生再三建议他保持快乐心态,但他怎么也走不出内心的阴影。这时,有人建议他参加市民学校的合唱班。抱着有一搭无一搭的心理,他走进了朱绍梅的合唱班。了解了这位大爷的情况,朱老师总是貌似无意却有意地在课上给他留一段时间,请他表演独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大爷的心情逐渐好起来,他说:“自打参加合唱班,过去的悲观情绪一扫而光,现在我过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我明白了,人都有生命终结的时刻,我不能把控生死,但能把控快乐。”遗憾的是,这位大爷的癌症还是复发了。已感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他,最后一次走进合唱班,对朱老师说:“我还想最后唱一次歌,然后带着快乐走到生命尽头。”朱老师流泪了,她搀扶着大爷,唱了一首又一首,直到大爷把想唱的歌都唱完。有一天,朱绍梅接到他的电话:“谢谢朱老师在三年当中给我带来的快乐。”这是这位老人离世前对朱绍梅说的最后一句话。老人去世后,他的孩子告诉朱老师,老人走得很平静、很安详,是带着快乐离开的。

  时常被身边的人们感动

  “坚持做这些事的动力是什么?我想要从我的父母讲起。”朱绍梅的父亲早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会拉小提琴,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朱绍梅儿时胆子很小,父亲每周日都带她到公园爬树、锻炼,让她的身体和性格都变得坚韧起来。母亲是旧时的大家闺秀,曾加入第四野战军做救护,在战场抢救伤员时不幸丢掉了一个手指。母亲为人善良,曾照顾一名邻居孤寡老人整整三年,直到离世。母亲的美德潜移默化影响了朱绍梅,“妈妈教育我要有爱心,别人有困难一定要尽力帮助。”

  很多人都会认为,年过七旬的朱绍梅能如此快乐,日子过得一定非常如意。其实,她的生活并不顺遂。2009年,相依相伴的丈夫去世不久,正值年富力强的大儿子又突发脑干出血,虽经抢救保住了生命,但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回忆起那段日子,朱绍梅说当时自己很绝望,整天以泪洗面。“当时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从梦里醒来,儿子还像没有生病前一样。”

  两个月后,学员们集体来看她,说合唱班离不开她,恳请朱老师务必还要回到讲台上。朱老师安排好儿子,万般无奈地回到了讲台上……是学员们无情?是他们自私吗?“不是,后来我才明白,学员们想把我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果不其然,回到讲台以后,我的心情好多了,课没耽误,孩子也照样精心照料。”

  “尽管朱老师家里有很多困难,但她从来不把家里的情绪带到课堂,在她眼里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大家乐意跟着朱老师,因为她能带给大家正能量!”合唱班的一位老人说。

  谈到唱歌对她的意义,朱绍梅说了一句话——唱歌可以忘记一切烦恼。在歌声中,在舞台上,朱绍梅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她热爱的生活。当音乐响起,所有的不愉快都离她远去,剩下的是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做了十五年志愿者,朱绍梅不知自己是否感动过别人,但她却时时被身边的人们感动着。比如魏景莹,几年来一直义务帮她照顾儿子。魏景莹只比她的儿子大几岁,刚退休不久。需要给男病人擦身、接尿的活儿,护工都难找,她却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热心、细心、耐心,一帮就是好几年。再比如,孩子住院时每天近万元的治疗费,班里的学员主动为她集资捐款。虽然千余元不算多,但那是他们的一片爱。“身边那么多人关心我、理解我,所以虽然生活中有痛苦,但我依然快乐,这就是我做了十五年志愿者,而且还想继续做下去的原因。”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