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抗战老兵回望百团大战(图)
//www.workercn.cn2015-07-08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拔铁轨时想尽了各种办法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王段玉所在的平定县大队主要担负正太铁路娘子关至寿阳一带,任务是破坏铁路及运送参加战斗部队的物资及伤员,上级当时下达给平定县大队的命令是“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根电杆”。这也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如何破坏?”王大爷回答干脆:“掀翻铁轨,炸掉桥梁!”每次行动前,都有战友在铁路两端巡逻看守,他就和别的战友一起,找到那些焊接口有缝隙的铁轨,先卸螺丝,再把整条铁轨都拆下来。拔铁轨时想尽了各种办法,用撬棍撬、地雷炸、点火烧。卸下来的铁轨都拉到后方的兵工厂炼钢,造手榴弹、地雷,枕木就地烧毁。挖起的铁轨没法运走,就把枕木点着,熊熊大火把铁轨烧红弄弯,让敌人不能再继续使用。那时的工具也缺乏,拆除电线就用石头将电线砸断运回后方。日本人也很顽固,每当他们撬开 一段铁轨,日本人又重新铺。“他们铺,我们再撬,就这么和日本人较着劲儿。”那些时,夜里沿线铁路边到处都是枕木点起的熊熊大火,到处都是枪炮声,敌人顾前顾不了后,很快正太铁路就陷于瘫痪。

  为了避开日本人,他们的行动一般在夜里,可难免还是会遇到鬼子,“有时遇到了,我们就拿砍刀和他们打!”有一次,战士们埋伏在玉米地里伏击日军的运输车,当几辆运输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缓缓驶来时,早已等候的我官兵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枪声、杀声、手榴弹爆炸声顿时响彻山谷。日军的第三辆运输车被手榴弹击中起火爆炸,瘫痪在路中央,后面的车被堵住,动弹不得。日军一片混乱,不少鬼子趁机仓皇而逃。我方官兵冲向敌人,一阵猛冲猛打,把鬼子运输队打得晕头转向,溃不成军。王大爷虽年龄不大,但打仗从不惧怕退缩,当时一跃而起冲在前面。没想到,一个躺在地上装死的日本鬼子,突然爬起来挥舞着刺刀向他捅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他灵机一闪躲了过去,然后一记重拳狠狠地打在鬼子的脸上,这次鬼子才真的被打倒在地。这次伏击战打得干净利索,除最前面的两辆汽车逃跑外,其余汽车全都成了我军的战利品,战果非常辉煌。

  抽口烟成了战斗之余的“奢侈”享受

   如今的王段玉,是一位四世同堂的幸福老人,膝下有四子两女,现在和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侍奉一旁的儿媳说,王大爷生活规律,身板硬朗,心情豁达,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墙上的一个老式相框里,镶有王大爷和老伴年轻时的旧照,虽然已经发黄,但依然能看出容光焕发的面庞,炯炯有神的目光。王大爷凝视着42岁就离逝的老伴相片,回忆起了他的婚恋故事,那个年代的姑娘们都愿意嫁当兵的,老伴是邻近的盂县人,因爱慕从小当兵的王段玉,就和他定下了亲事。抗战胜利后,王大爷要随部队开赴西北,临行前,老伴和他举行了婚礼,主动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让他安心去服役。说起这段经历,王大爷会心地笑了起来,感叹道,没想到,因为当兵还娶了个好媳妇!

  虽然已有92岁高龄,但王大爷依然思路清晰,说话铿锵有力。住在一起的两个重孙已上小学,也是不折不扣的“历史迷”,最爱听老人讲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儿媳妇告诉我,老公公一辈子枪林弹雨走过来,没有别的嗜好,就是爱抽烟,家人为他身体健康着想,采取每天限制几根的办法加以控制!今天上午说得高兴,王大爷比平时的规定多抽了一支烟,乐呵得像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说到抽烟,王大爷也是有一肚子的故事,这其中另有辛酸:战争年代,部队生活艰苦,寒暑风霜、蚊虫毒物难防,抽烟驱之,解乏去烦,久成习惯。第一次抽烟是在刚参军时,急行军又冷又饿又劳累,加上敌人的密集炮火,还是个孩子的他心里很害怕,年长的老兵卷个旱烟,给他抽了几口,顿时觉得情绪稳定了许多,慢慢地,抽口烟成了战斗之余的一种“奢侈”享受!特别是在战场上,有一次埋伏在坑道里几天水米不进,战士们点燃一支烟后,传递着每人吸上一口解困去乏和充饥,大家只能把烟雾吐在脸前的土中,以防敌人看到烟雾而暴露目标!

  走访、聆听、记录,跟随着王段玉老人的讲述,一同回味、一起沉思,笔者的内心也不断地感动着,激昂着。

  〖相关链接〗

  百团大战微档案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王段玉微档案

   王段玉(曾用名:王玉海)是平定县岔口乡理家庄村人,1923年7月出生,青年时期在村参加青救会,1941年参军,任平定县大队侦察员,武工队队员,后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64军191师674团2营4连5排任排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第五次战役中英勇作战,被国防部授予一等功一次。1953年转业回村,先后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生产队队长等职。(晋华 文/图)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