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电影《平原游击队》剧照。
“大老甄”名震冀中
“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我就跳高墙,高墙不抵用,我就钻地洞,地洞有枪子儿,炸死小日本。”这是一首在燕赵大地广泛传诵的民谣,记者及很多同龄人都可以轻轻吟诵。在定州人看来,实际上这是写甄凤山的民谣。
为获取更多甄凤山的史料,记者联系到定州市委办公室。负责党史研究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南方日报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图书、报纸、照片等资料,党史研究负责人符景辉作为定州人,向记者讲述了他所知道的甄凤山。据他介绍,甄凤山是定州一名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他的事迹在定州广为流传。从老一辈人们的口中得知,甄凤山因机智勇猛抗敌,赢得了“大老甄”的绰号。至今,“大老甄”的威名仍闻名于定州,乃至冀中大地。
甄黎明也为父亲赢得口碑感到自豪。“有一次伪军和特务围攻父亲和战友所在的院子,父亲知道情况后,将我和妹妹先藏在地道里,父亲站在地道口手拿双枪,与前来围剿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枪战。”甄黎明说:“我一次次从地道里探出头来,亲眼见到父亲用双枪击中敌人。回想起这些画面,我对父亲的想念和崇敬就会增加。”
“在抗日战争年代,每次父亲骑着战马从各村经过之时,很多三四岁的小孩都会朝着父亲高喊‘大老甄!大老甄!’,这时父亲会勒缰下马,一改往日严肃的形象,非常和蔼地摸摸小孩的脸蛋,并将随身携带的食物分发给孩子们。”在甄黎明的记忆中,父亲甄凤山面容威严,对自己和家人要求格外严格,但很爱护战士和老百姓。
“文革”中,甄凤山遭受迫害,于1972年病逝。甄凤山和第一任妻子、革命烈士王均育有8个儿女,其中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死于日寇屠刀下,还有一个男孩下落不明。后与第二任妻子段凤岐育有一名女儿。目前,甄凤山的子女居住在北京、天津、沧州等地,他们秉承了父亲低调实干的作风,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鲜少向人提起父亲的事迹。
近几年,面对不少媒体提出的采访请求,甄黎明均一一回绝。甄黎明向记者解释,“父亲这一辈人为国家出生入死,流血流汗牺牲性命,他们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我们这些子女,没有做过什么,没有资格借着父亲的事迹获得荣誉。”在采访过程中,在得到记者“不会用于其他目的”的承诺后,甄黎明才愿意对南方日报记者说起父亲的故事。
如今,定州博物馆里保存着甄凤山亲手从日寇手里夺得的数把战刀,虽不是年份最长的展品,但在定州老百姓中间,却有着广泛的认知度。
符景辉告诉记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无数像甄凤山这样的游击员英勇地投身到抗日斗争中。他们的事迹在世世代代口碑传诵下,依然影响着当地老百姓。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希望通过对抗日英雄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定州的“名片”不仅有著名的定窑、有跳水冠军郭晶晶,还有“双枪李向阳”——战斗英雄甄凤山。
指挥 郎国华 梅志清 孙国英 策划统筹 罗彦军 江华 李劲 谢苗枫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实习生 魏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