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即将远去的背影
//www.workercn.cn2015-10-1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二

  走进自力巷53号,穿过一楼只能侧身通过的阴暗走廊,爬上80度仰角简易木梯,何苦走进自己的房间。这个月租金300元的屋子内,放着一张用木板和纸壳拼凑的床,墙壁上张贴着各类海报,仿佛一个刚刚被8级大风吹乱的街头橱窗。

  一墙之隔是老黄的房间。这个不足4平方米的空间内,在放了一张单人床后,只能侧身进屋,月租金只要60元。1米83的何苦俯身进去,把挂满墙壁的各种口袋撞得滴溜溜转。

  何苦在自力巷53号的4个邻居,都是棒棒。确切地说,59岁的老甘、44岁的“河南”曾经是棒棒,59岁的大石、65岁的老黄现在还是棒棒。何苦说,“整个自力巷的棒棒不超过10个。”

  第二天早上8点,何苦跟着老黄“下力”,正式开始了棒棒的生涯。

  自打住进自力巷,何苦每天都在担心它随时可能倒塌。196天后,当他亲眼见到拆迁工人推倒它的过程时,他会为曾经对它的轻视“深感汗颜”。

  不过此时,何苦穿梭在解放碑商业区的人流中,看着老黄穿着一身橄榄绿的部队老式作训服,一双解放鞋已磨损得泛黄。他肩上扛着一根一米来长、磨得发亮的竹棒,走起路来,佝偻的后背和后昂的脖子,显得很不协调。而这正是长期肩挑重物形成的形体特征。

  1949年,老黄出生在重庆一个偏僻山村。他的童年记忆贯穿着饥饿、寒冷。改革开放后,生活开始慢慢变好,家里每年都有余粮。1988年初,快40岁的他搬进了一个有着3个孩子的寡妇的家——她需要种地的男人,他需要生娃的女人。

  这段没有登记的结合,却再次让老黄的生活陷入艰难。他俩有了孩子,她加入超生游击队的行列。罚款让他债台高筑。为了还债,他成为第一代农民工,外出挖煤,将全部的收入寄回家。3年后,他接到“速归”的电报,自己孩子的母亲即将和另一个男人结婚,孩子留给了他。

  于是,43岁时,老黄再次身无分文。别无所长的他,不得不来到重庆“下力”——做棒棒。

  女儿成了留守儿童,初中时,迷上了网络,辍学去广东打工,两年后怀孕。在外孙子3岁时,老黄提议女儿女婿分期付款在镇上买一套房子。

  替女儿交了首付,余款3年分期付款,每年10万元。从第一天当棒棒起,他就想着有一天能扔掉肩上的棒棒,在挣钱和还债的压力下,老黄说自己“生命里的这22年,就是一个想扔又扔不掉的全过程。”

  扛着这根“想扔又扔不掉”的棒棒,老黄和何苦终于在下午一点多钟,迎来了“召唤”。五一路口的涂料店,两袋腻子粉和一小包装修零件送到洪崖洞。

  50公斤,两公里,工钱10元。套绳、上肩、起步。

  第一次负重的何苦在前200米还一路小跑,即将完成第二个200米时,他开始感觉到,在肩头棒棒和肩内骨骼的挤压下,左右肩膀的皮肤和肌肉渐渐由酸麻变成刺痛。这种刺痛随着血管流遍全身。何苦感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腰越来越弯,腿越来越沉。汗腺在快速扩张,汗液从毛孔里铆着劲往外挤。

  何苦已经记不清剩下的1000米是怎么走下来的。初当棒棒,他从没有想过,短短的两公里路竟然如此漫长。可是这样的路,老黄每天都在走,一走就走了22年。

  走了22年的老黄,此时还能挑100多公斤的涂料走上几公里路。可是,过不了半年,老黄就将连75公斤——棒棒行业的门槛级重量都承受不住了。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