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欧美国家,不同定位的大学,对教师的职务聘任要求是不同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会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重视学术研究,评价教师学术研究成果的指标,也主要是论文和出书,但他们对论文和出书的评价标准不同。我国强调的是论文是否发表、发表期刊档次和发表数量,他们强调的是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由专业的同行评价委员会对论文价值进行评价(犹如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博士学位论文并没有发表,但导师们可以对其学术创新和质量进行评价),是否发表、发表在什么期刊,并不是第一位的指标。一个教师如果有一篇论文取得开创性成果,那么,学校不会要求他要达到多少论文发表数量。诺奖获得者在10年间只发表几篇论文的并不鲜见。对于出书也是如此,不是要求在任职期间出多少本专著,而重点关注专著的价值。这就引导教师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而不是关注论文发表和图书出版,并为发表论文、出版图书而拼凑论文、买版面和书号。
我国当前的学术评价,尤其关注论文发表,这是偏离学术评价的,用论文发表数量和发表期刊档次,来充当高校的学术政绩,大多数论文是为发表而炮制的,并没有多大学术价值;还有的为发表论文,抄袭、造假、花钱买论文,对于这样的论文,当然不应当写,不写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学术良心和操守。这也是目前坚持不写没有价值论文者,令人尊敬之处。
但是,这不能否认做真正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对学校办学、人才培养的价值。教师如果在教学的同时,也进行学术研究,并把自己研究取得的成果,及时用于教学,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学实行导师制的重要价值,就是让学生和导师有共同的研究经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而对于教育教学,也需要进行研究,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欧美国家,重视本科教学的文理学院、社区学院并不会对教师的学术研究提出要求,但会对教师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高的要求。
我们应该反对只关注论文发表的“论文情结”,但不能就此反论文,连基本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也反对。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重点治理学术不端行为,以笔者之见,要优化学术环境,关键在于要从以前的发表论文导向,转变为重视学术创新价值和贡献的导向,这一导向不转变,学术环境很难优化,“论文情结”之下的学术会越来越功利,舆论则只有以极端的“反论文”来发泄不满情绪。这会让整个社会的学术价值观念混乱。(熊丙奇)
倒曹派“闫沛东”姓名照片都是假的 | 2010-09-13 |
张晋藩:载欣载奔八十年 | 2010-09-13 |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著名科学家――钱... | 2010-09-13 |
中国宪法学奠基人之一许崇德:学而为宪六十载 | 2010-09-13 |
石小红:退休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 2010-09-13 |
“犀利姐”蔡玲:从三尺讲台到最高协商议政... | 2010-09-13 |
劳模,时代的领跑者(组图) | 2010-09-13 |
叶舒宪:攻玉·炼金·释文明(图) | 2010-09-13 |
张俐娜有激情不怕年高:71岁成为武汉大学... | 2010-09-13 |
储槐植:“一辈子都顺利不是好事” | 2010-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