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凿通生活富裕路
//www.workercn.cn2016-02-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痛下决心

  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邓迎香又翻过那座山,走过那条小道,回到那个穷村子,生活回到原点。

  她常常对着大山发呆,对生活发问。

  这样发问的,不止邓迎香一个人。

  2007年,她与本村李德龙重组家庭。李德龙的前妻几年前外出赶乡场,从搭乘的摩托车上摔下沟里死亡。

  盼一条出山的路,翁井组的村民们盼了一代又一代。

  1999年初,他们自己动手修路,打算把山腰上一个小溶洞挖深,搞成一条隧道。60多个壮劳力进了溶洞,带着蜡烛、煤油、洋镐、大锤、钢钎。那个洞40米深,1米高,还流着一条小溪。大家只能爬进去,坐在冰冷的水里凿石头,前后排成一行,手递手往外运渣土。

  没白没黑地干了5年。2004年一天午夜,一声炮响,长200余米的隧道终于打通了!对面作业的两只手握在了一起,所有人都扔掉工具,大声欢呼。

  其实,那还算不上隧道,只是条又矮又窄、坑洼不平的洞,通不了车,人弯腰走过去还会撞到头。

  2010年国庆节,李德龙与前妻的二女儿李琼出嫁。邓迎香忙里忙外,希望把婚礼操办得喜庆、热闹。

  那条隧洞是出嫁必经之路。那天李琼身着一袭洋气的白色婚纱,可是前一天刚下了雨,洞里淌着齐膝深的水,她不得不脱下皮鞋换上拖鞋,双手抓起婚纱,在洞里踉跄前行。高个子的新郎全程猫着腰。从洞里出来,一对新人已是浑身泥巴。

  那一晚,邓迎香辗转反侧,女儿女婿的狼狈相刺痛着她的神经,多年来这条路带来的辛酸苦痛一幕幕涌上心头……

  她一翻身坐起来,对李德龙说:“我要把洞凿高、凿宽,要通汽车。”

  李德龙吓了一跳:“你疯啦?”

  “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女人”

  村民不是不想把隧洞拓宽加高,可是实在干不动了,钱花光了,人也累垮了。就凭那样原始的作业方式,要干到哪年哪月?很多人灰了心,有的举家迁往山外。

  邓迎香只身一人进了洞,抡着铁锤,一锤锤凿石头。一天下来,双手划满了血道道。

  “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女人!”李德龙嘴上骂,却也担心妻子,时常到洞里看看。很快,李德龙也一起“疯了”,凿洞的身影增加到两个。

  “两人凿到死也成不了隧道,动员大家一起来吧。”邓迎香开始组织村民商讨凿洞。

  第一次开会,50个人足足吵了4个小时。说到底,还是没信心。

  第二次开会,一些原先同意的村民又反悔了。邓迎香只得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给大家算账:“如果大卡车进村,就能收活的牲口,多卖不少钱。谁家想建房,运输成本可以降一半,东西还能拉到家门口。”

  第三次开会,邓迎香使了“狠招儿”,宣布:“谁干谁受益!将来隧道完工后要装扇大铁门,平时锁上,只给打洞的人发钥匙。”

  第四、第五次会议后,终于所有人都同意了。

  那么,钱呢?设备呢?邓迎香决心使用机械设备,土办法毕竟效率太低了。她和李德龙找到乡里,跟着乡干部去县上“化缘”。

  县环保局领导听说此事,觉得这个女子不简单,给了3万元资助。

  李德龙嘟哝:“3万元够干啥?打不了隧道嘛。”

  邓迎香却喜出望外:“有3万就做3万的活儿,打到哪算哪!”

  她和几个村民买来一辆二手拖拉机,又租了空压机,买了炸药。

  2010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开工仪式举行。洞内点上蜡烛,燃起煤油灯,邓迎香和李德龙一人带一队,从两头同时凿进。凿岩、运渣、放炮,工地上热火朝天。

  消息越传越广,“农村妇女凿隧道”的壮举,震动了大山,也震动了很多人的心。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了邓迎香的队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资助5万元,民政局3万元,城建局6000元,残联3000元,职校2000元,血站2000元,县政府5000元。财政局给了4吨水泥,林业局给10吨水泥,水利局给20吨水泥。邓迎香的女婿也捐了1万元。5个在县城开货车的麻怀人赶来无偿拉渣土……

  不仅翁井组,麻怀全村的劳力都调动起来了,总共400多人。而邓迎香和女儿在自家煮饭给大伙儿吃,每天三五十斤米,都自己掏腰包。

  邓迎香外出时,就让读初三的女儿袁红梅顶自己班干活。这个15岁的女娃在洞里干了几天就哭闹着不去了。邓迎香晚上回家,只见女儿手掌有了裂纹,手背上道道伤痕,心痛得直掉眼泪。可是,她将女儿两只小手握在手心里说:“不能让其他人说妈妈不干活,妈妈必须做出个样子来。”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