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邓迎香最近成了“网红”,因为她干成了一件别人想都不敢想、想了也不敢干的事情。
历时数年,她带领村民在村前大山上凿通了一条隧道,凿碎了千百年来贫穷的封锁,凿出了通向富裕的新希望。
这个真实的故事,与古代太行山那位倔老汉的传说如此相似,因而邓迎香被称为“女愚公”。
艰险出山路
1991年,从小生活在贵州罗甸县董当乡的邓迎香,嫁给了七八公里外的董架乡麻怀村翁井组村民袁端林。那是一个山窝窝,没有出山的路。
袁端林穷得“连条好裤子都没有”,可邓迎香坚信,只要勤劳,一定能过上想要的日子。
麻怀村稻米不够吃,除了过年可以吃净米饭,其他时候只能吃硬硬的苞谷饭。而邓迎香是个巧媳妇,她先把干苞谷泡软,用石磨推成糊糊,再掺进一点稻米,这样煮出来的苞谷饭又软又香。
她和丈夫种菜、养猪,每天起早贪黑,尽管苦,心里却填满憧憬。
然而,在横亘的大山面前,她一次次碰壁。
她种出水灵灵的蔬菜想卖个好价钱,一大早背着背篓翻山,汗流浃背赶到集市时,菜就蔫了,只能贱价卖掉。
山间有许多李子树,收获时节满山挂果,却没人愿意进山收,村民又背不出去多少,只能眼睁睁看着成堆的果子烂掉。
村民杨正芳家最值钱的是一头牛,每次赶牛翻山去耕地时他都很担心,最后牛还是摔成了肉饼在这条山路上,几乎家家都摔死过牛马。
最苦的还是孩子,天不亮就起床,每天翻山去学校,一个来回就要4个多小时,孩子们累得上课直打瞌睡。
偏远农村求医难,在麻怀村求医难上加难。邓迎香的嫂子吴胜芬得了急性阑尾炎,村民砍了几棵手腕粗的树做成个木架子,抬着病人翻山,送上了等在山脚的急救车。还好,吴胜芬的命捡回来了。
1993年,“小红球”出生了。之所以叫“小红球”,是因为宝宝的小脸红红的、肉嘟嘟的,一逗就咯咯咯笑不停。孩子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无尽快乐,夫妻俩上坡干活都会将他背在背上,舍不得交给别人照看。
“小红球”3个月时,一天晚上突然“打摆子”。夫妻俩慌了神,急忙往医院送。他们打着手电筒,在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还没翻过山,“小红球”就在袁端林的背上停止了呼吸。
紧搂着小小的遗体,邓迎香号啕大哭。那漆黑的夜,那死寂的山谷,那崎岖的山路,成了她一辈子抹不平的伤痛。
痛失孩子“小红球”,让邓迎香和袁端林决心逃离大山。
袁端林去罗甸县城一家铁合金厂当合同工,每个月300多元收入,比在老家务农强,至少可以顿顿吃白米饭了。可是城里花销大,不仅要租房,还要迎接相继出生的两个孩子。夫妇二人常常入不敷出。
为了能多挣几十块钱,袁端林周末也不休息。邓迎香精打细算,连白糖也舍不得买,只在米糊里放一点糖精,让孩子吃起来有甜味。
梦想中的“好日子”还很远。
2003年,在外地拉焦炭的一个司机见到袁端林说:“在煤洞挖煤能挣大钱”。
袁端林跟着来到贵州省贞丰县一家煤矿,发现挖煤一个星期就能挣500元!他立马回罗甸辞了工,带着家人来到贞丰。
改变立竿见影。孩子们吃上了白糖,吃上了糕点、冰淇淋,穿上了新衣。那年过年,他们提着大包小包,风风光光回到麻怀村。
谁曾想,2004年6月,煤洞发生瓦斯爆炸,袁端林不幸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