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维吾尔族小伙和他的汉族养父(图)
//www.workercn.cn2016-05-09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图为四月三日,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干部看望李金明(左)和图尔迪(中)。杨明方摄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

  父亲李金明,汉族,年过六旬;儿子李兵,曾用名图尔迪·依力亚斯,维吾尔族,今年20多岁。十几年来,他们就像普普通通的一家人,默默无闻,相依为命,跨越民族和血缘,演绎人间大爱亲情。最近,因为图尔迪办了新的户口本和身份证,让他们爷俩走进媒体视野,引起人们关注。

  4月初,记者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采访,专门来到乌鲁却勒镇黄宫村,见到维吾尔族小伙图尔迪。他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瘦削的脸型,很是阳光灿烂。当时,图尔迪正在本子上练习汉语拼音,一笔一画地写汉字。他普通话说得不错,但不会书写汉字。

  农民工收养流浪儿

  阿瓦提县地处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在此交汇,形成塔里木河的源头。这里也是刀郎文化的发祥地。

  “有爸爸在我身边该多好啊!”曾做梦都想着能够见到自己亲生父亲的图尔迪出生在与阿瓦提县相邻的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他从未见过亲生父亲,当他还在襁褓中,母亲也离家出走,是姥爷、姥姥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刚上小学不久,疼爱他的姥爷、姥姥先后离开人世,他就成了孤儿,四处流浪。

  从四川合江到新疆务工的李金明孤身一人。1997年前后,他辗转来到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务工,帮人种地。他时常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小巴郎子”在自己租住的屋前晃荡。有一天,到了吃饭时间,看这孩子还没有离开的意思,就问他饿不饿,孩子眼巴巴地冲他点头。李金明二话不说,上街买回一份抓饭,让这个饥肠辘辘的孩子吃了一顿饱饭。

  那段时间,由于语言不通,李金明无法与图尔迪沟通。但看到眼前这孩子纯真的眼神,善良的李金明下定决心,慢慢学起维吾尔日常用语,努力与图尔迪交流起来。

  “你要是有亲戚,你就去找他们,你要是找不到,告诉我他们的名字,我来帮你找。”李金明这样问图尔迪时,这个孤儿只是不停地摇头。

  慢慢地,李金明发现这孩子懂事、勤快,一双眼睛特别有神。“我也是一个人,要不你就和我一块儿过吧!”当李金明说出自己的想法,图尔迪用力地点了点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