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王涛:一个“80后”的公益梦
//www.workercn.cn2016-05-11来源: 青海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公益“先锋”,用行动诠释志愿者精神

  “公益满足了我自己的需求,同时实现了公共利益。我原来是一个浮躁的人,经历救援和面对生死之后,感觉自己可以有不一样的活法。”王涛说。2010年4月,获知玉树发生地震后他当即放下自己的一切工作,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鉴于玉树地震给王涛带来的震撼,他随后发起并成立民间救援组织。2014年为了使自身组织更加规范化发展、合法化发展,他率先作为省内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在省民政厅注册了青海先锋紧急救援中心并出任救援队队长。

  时间回到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时,王涛和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援,任务是失踪者搜寻及遗体处理。鲁甸的高温天气对于一个来自于寒冷区域的志愿者已经很难应付了,外加高温天气下各种腐味足可以让人窒息,同时还要穿着防护服。面对这样的环境有些队员开始动摇,但是王涛面对已经高度腐烂的遇难者遗体对大家说:“假如这是我们的亲人呢,当我们的亲人的遗体还没有找到时,大家还能无动于衷吗?”作为西北汉子的他毅然穿上防护服继续履行着一个志愿者的义务与责任。他的行为感染着所有人,此后没有一人因为高温、恐惧而退缩。

  甘肃岷县泥石流、甘肃定西地震、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这些抗灾现场,都有王涛和青海先锋紧急救援中心队员的身影。几年下来,在王涛的带领下他们共为普通民众普及急救安全知识公益培训2600人次、国内灾害救援11次、人员搜寻车祸救援14人、搜寻失踪儿童14人、失踪老人21人、打捞溺亡人员11人、游客遇险救助6人、救助病重儿童5人、为百人以上群众性活动提供公益医疗、安全保障112次。在这些数据背后,正因为有一个强大的信念才能支撑着王涛与他的队员一路坚挺地走过来,那就是他对社会承载的那份青年人的责任。

  人道先行,架起国际民间志愿服务友谊桥梁

  十多年来,秉承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信念,王涛的爱心更跨越了国境线。2014年9月28日缅甸境内发生一起因游客攀登中缅边界雪山而导致失踪的事件,随即又发生了搜寻直升机失联事件。王涛应缅甸方邀请,参加此次国际救援搜寻工作。当时除中国救援人员外,还有法国等其他救援人员参加,缅甸国内的媒体对该事件给了持续大力度的关注,王涛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救援人员,更是一名中国志愿者。王涛和队员们通过对事件的研判及分析,进入原始森林进行搜寻,面对原始森林复杂的环境及危险,他们没有退缩,通过十多天的努力成功地锁定了直升机失事区域,最终找到失事飞行人员。此举在缅甸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也为中国志愿者在国际民间志愿服务赢得了赞誉。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王涛当即召集队员第二天就携带手动破拆、无人机等设备与国内救援组织一同前往尼泊尔开展救援工作,抵达尼泊尔灾区后当即开展生还者及遇难者的搜救工作,他凭借着丰富的救援经验成功找寻遇难者6人。震后第四天,他在尼泊尔巴德岗地区建立了由本地志愿者基地,通过招募本地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在杜巴广场上利用国内资源为灾民搭建了手机充电供应站、纯净饮用水供应站、医疗服务站、消毒防疫站等多个功能的志愿者工作站为灾民提供日常必要服务。通过王涛的努力,不仅为当地建立一个高效的志愿者工作系统,同时也为中尼两国友谊及两国志愿者交流架起了桥梁。(本报记者 魏 爽)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