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陶元林:不了故乡情(图)
//www.workercn.cn2016-06-02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陶元林(左二)与村干部们在田间议事。 高建华摄

  『推荐人语』作为第一批进城务工的创业者,陶元林靠智慧和辛劳已经在大城市打下了基础,但他不舍乡愁,不忘故里,选择了回乡发展。返乡十几年间,他对接现代与传统的本领,公平公正办事的民主意识,使他成为深受百姓爱戴和基层欢迎的新乡贤。

  岚县普明镇党委书记郭勇勇

  

  离开大城市回到穷山沟

   今年46岁的陶元林,是吕梁市岚县普明镇陶家沟村人。他16岁就出门打工,下过煤窑,学过木工,搞过装潢,在省城太原大型装潢公司当过领班,经过艰苦打拼,最后在太原开办了一家装潢公司。当时公司拥有各类机器设备十几台,从业人员20余人。

  陶元林每次回村看到村里贫困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觉得自己有能力了,应该为村里做点啥。”2001年,他舍弃了省城的安逸生活,带着靠自己的血汗累积起来的近10万元资金回村,信心满满开始在村里养猪,本想着通过养猪帮助村民致富,但当时猪肉价格下跌,养猪赔了血本。虽然这样,村民的工资他还是照发不误。村民看准了他见过世面,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2003年,推选他成为村委会主任,2008年,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连续两届被全票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

   4月23日,记者一行驱车沿着水泥路来到陶家沟村展展阔阔的村委会小广场前。

  村民们说,以前的路可不是这样。村里的土地管理员冯白柱讲了这样一件事:2006年春,他儿媳妇生了娃娃,娘家人要到村里看闺女,连着20多天,进村路稀泥烂糊没法走,20多天后,亲家才勉强搭乘三轮车进村。进村路难行,成为当时全村1000多村民心头的一大难。

  2008年,刚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陶元林下决心解决乡亲们的出行问题。然而,地理位置偏远、集体经济薄弱、占地问题复杂,修路谈何容易!怎么办?在他的倡导下,由村组提议、村委决议、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村内投义务工600多人修路基,占外村的地由村里补。2009年,一条3.8公里长的水泥路顺利竣工。1000多村民的出行难题就此解决。让村民们骄傲的是,这条路修在“村村通”油路工程之前,村人已受益7年。

  不止修好一条路,从2003年开始,修学校、改农网、维修党员活动室、绿化道路、全村饮用自来水、建沼气池、建卫生所、小巷路面硬化、争取项目垫河滩地、安装路灯、新建宴会厅、修建过河桥、整修田间路……这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办在村民们心坎上,路好了、水有了、村绿了、民富了,陶家沟村换了模样。

  穷山村走上富裕路

   其他村民说话带有浓重方言口音不同,与陶元林沟通丝毫没有口音障碍。这得益于他早年城市生活的经历。陶元林也将民主、公正的做事风格带到村里。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坚持按照民主程序办事,并第一时间在公开栏内公示。这让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更支持、更信任。

  以前陶家沟村贫困落后,村里失窃、打架时有发生,陶元林上任以后,村里开展群防群治,如今,村里安定和谐,全村无一个上访户,无一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事件。

  返乡回村的他不负众望,一门心思扎根农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他和村里一批能人的带动下,村里大葱种植形成了产业;苗木种植成了村民的致富项目;养鸡、养牛合作社建了起来;引进了小杂粮加工厂……记者在陶家沟村看到,村里家家户户使用农机耕作、播种、覆膜、脱粒,一派新农村欣欣向荣景象。

  发稿前,记者了解到,由于工作出色,在最近乡镇换届过程中,陶元林被选拔为乡镇干部,并在镇人代会上当选为普明镇副镇长。

  本报记者高建华 本报通讯员 牛燕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