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如果爸爸妈妈在我身边
//www.workercn.cn2016-08-1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们的关系,亲密又陌生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很多留守儿童都变得沉默寡言。采访之前,记者曾打电话给深圳市东西方社工服务社的陈燕奇,希望采访对象是爱说话的孩子。“这很矛盾啊,本身留守儿童就是比较内向的,又怎么会爱说话呢?”电话另一端这样回答道。

  她的话提醒了记者,因此在采访前就准备了些小零食。

  接触留守儿童并不多,对他们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可能会比较内向这一层面。采访时,这几个十一二岁的小朋友的成熟懂事还是触动了记者。是欣慰,更多是心疼。

  他们还那么小,怎么能那么理解父母呢?别说其他孩子,已参加工作的我们都未必能做到他们这般。

  “我喜欢爷爷奶奶,不会惹他们生气。我会扫地、洗碗、煮饭、照顾妹妹,但是不会煮菜。”这个名叫唐博伟的小男孩还不到11岁,就能主动承担家务。然而,在这些孩子眼中,分担家务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身边的小伙伴们都是这样做的。

  他们几乎都知道,父母出去打工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生活,若不出去,在家里是很难找到工作的。这时,在这些孩子眼中,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是紧密无间的。父母为了他们在努力工作,他们的存在是父母的精神支柱。

  因为懂得,所以一个电话、一份生日礼物、一次短暂相聚就能让他们感到幸福。

  然而,又因为见面少,他们中的很多觉得自己“跟父母并不熟悉”。

  “爸爸妈妈给我打电话时,都是他们在问,我回答,我不太说话,我跟爸爸妈妈不太熟悉。”相比起和父母住一起,10岁的王心怡更喜欢跟奶奶住一起。

  “我喜欢奶奶来接我放学,因为奶奶会给我钱买零食吃。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一般都是我问妈妈要生活费,这是奶奶让我问的。”唐博伟和63岁的奶奶住一起,情感上,他更依赖奶奶。

  或许因为相处时间不多,或许因为谈心少,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在很多留守儿童的心里可能觉得父母的爱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被父母训斥也是因为爸爸妈妈爱我。”当11岁的谭子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仿佛是在寻找证明父母爱他的一个重要的理由。

  其实,作为父母,对留守家中的子女感情,又何尝不复杂呢?

  一位长期在深圳打工的母亲向记者诉说对留在家中的儿子非常愧疚的心情。“儿子现在长大了,我并不能要求他给我什么,只要他好好照顾爷爷奶奶,我就满足了。想想自己,在他小时候从未在身边陪伴过他,现在又有什么资格问他索取呢?”

  这位母亲,为了家庭,十多年在外打工而不能陪伴孩子,如今却为此深深自责。

  这份心情与“小候鸟”是如此相似啊。他们也是深深了解父母的付出,却因缺少陪伴与交流而陌生。

  好在近些年来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越来越多。随着暑期到来,打工者众多的广东省各地都开展了“小候鸟”项目。除深圳外,中山市总工会开展了“共筑七彩梦”系列关爱活动、肇庆高新区总工会推广“小候鸟夏令营”的经验做法……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相聚机会的同时,也在告诉留守孩子们:社会在努力,让爸爸妈妈多在身边陪伴你们的童年……(叶小钟  刘友婷 唐丽)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