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杭州为网红“图书馆拾荒老人”立像
//www.workercn.cn2017-01-0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生前匿名捐资助学20年 舍不得为自己配一副眼镜

杭州为网红“图书馆拾荒老人”立像

  中工网讯 (记者邹倜然)《工人日报》记者从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获悉,经过一年时间,网红“图书馆拾荒老人”韦思浩的铜像即将完工,这座半身铜像将立在杭州图书馆内。韦思浩因为一则《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看书前”自发洗手》的报道而知名于网络,然而直到他因车祸离世后,其真实身份和生前义举方为公众所知。

  在网络上,杭州图书馆内的这位“拾荒老人”,因“看书前洗手”、“查阅医书自己医治腿疾”等细节感动了不少网友。然而,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高中退休教师,每月有5600多元退休金。2015年12月老人因车祸抢救无效过世,整理遗物时,人们从他的包裹里找到了捐赠证书和信件。拾荒不是为了补贴家用,而是捐资助学。

  从1994年开始,独居杭州的韦思浩老人一直用“魏丁兆”这个笔名默默地捐资。许多学生给他的信件都已经泛黄了,从近处的浙江景宁县,远到黑龙江孙吴县,都有他捐助的学生。

  老人的二女儿吴女士告诉记者,韦思浩生前“爱书成痴”。“家里书报快堆到屋顶了。我们每次取得好成绩,他都很开心。姐姐退休后去看他,他还勉励她要好好学习,给后代做榜样。”

  老人在生前也是以这样的形象进入公众视野。每天他都会到图书馆看书。一落座,把拾荒的家当放好,起身不是去拿书,而是直奔洗手间。秋冬水很凉,他还是仔仔细细把手洗干净。看不清书上的字,又没钱配眼镜,他只能将脸贴在书报前。

  “父亲不是一个外向的人,生活非常简朴,房子到现在还是毛坯,不让我们给他装修。”吴女士说,父亲给家人打电话都用公用电话。每次女儿们从外地坐火车来看他,只能守在家门口,有时候一直从早上等到傍晚,最后连一面都没见着。

  “我们老了,大脑要萎缩了。要不断充电,不断得到精神支撑。”在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老人认真地说。

  即将树立起来的“拾荒老人”铜像是老人的半身像,加上底座高度为1.6米,老人身下是一叠报纸和书籍,旁边还有不离身的竹棍和一些塑料瓶。“经历好几次修改才定下最后方案,老人就是这样在图书馆看书的。”设计铜像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告诉记者,“雕像采用简单硬朗的线条来体现老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有棱有角体现老人的性格,用雕像的语言来讲述平凡却动人的故事。”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楼含松说,“韦思浩是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他走了,但他的精神,不能从这座城市中逝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