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蒋国兴:一个“海派”陶瓷艺术家的上海情怀
//www.workercn.cn2017-03-06来源: 劳动报
分享到:更多

  艺术传播是对上海最好的回馈

  如今,承载着多项荣誉的蒋国兴,比以前忙了许多。谈起自己最大的变化,他自言压力大了,因为有了这种种的身份,朋友、同行、社会对他的要求和期待都会更高,而他对自己也必须有更高的要求。

  “过去我习惯在创意构想的时候抽烟,一支接一支,通常一天不知不觉就三包烟没了,现在倡导无烟环境,我也早早地把烟戒了,对自己的身体,也为别人的健康负责。”蒋国兴将吸烟创意的习惯转换到阅读之上,古今中外,凡是经典著作,无所不涉猎,他说,好书值得反复品味,在与书中人物“对话”中,会汲取不同的创意和灵感。

  除了修炼自身,蒋国兴还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传播陶艺和新的理念。他一直认为,技艺可以模仿,核心的思想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一个人的生命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创新的东西只有依靠更多的人去发展,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为此,蒋国兴陶瓷艺术创新工作室不仅收纳了二十多名“得意门生”,根据各自的专长分门别类地规划出了环境陶艺拓展组、釉水调制攻关组、造型创新设计组,培养出了一批批会操作、能创新的技术人才,还开辟出了上海供春陶业创新基地,将陶艺的传播向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工会管理学院等课堂延伸,邀请莘莘学子赴宜兴基地实习锻炼。

  艺术也要从娃娃抓起,寒暑假期间,蒋国兴陶瓷艺术创新工作室开设出了娃娃陶艺学堂,传授传统技艺、灌输新的陶艺理念。

  蒋国兴说,他是打心底里感谢上海这个地方,这里包容的文化让他的设想有了实践的机会,也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他,给了他这么多的荣誉,他唯有交出更好的作品,做好“海派”陶艺的传播人,来表达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喜爱和回报。

  最想做的是用作品讲述上海故事

  采访时,蒋国兴正在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的相关负责人汇报自己对上证所大楼公共空间装饰的创意构想,这个项目他已经关注跟踪了四年,从上证所大楼打桩时他就在反复琢磨,什么样的作品才配得上这个能代表上海走向世界的金融高地,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在如此气派的空间内第一时间抓住世人的眼球,又是什么样的作品能在给人带来震撼视觉享受的同时安全无碍的存在。“之前我做过上海中心的项目,做过东方艺术中心项目,这次是国际金融中心,三个中心贯穿于陆家嘴的中轴线,这次的项目处于‘中部’位置,希望我能做好这个‘中部’。”

  谈及今后的规划,蒋国兴称,今年他正好52周岁,作为一个从小跟泥巴打交道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宏伟的目标和梦想,他的人生规划就是一辈子做一件事,而且尽己之力做好这件事。就过去接过的大大小小的项目来看,在上海,如果有机会,还有两件作品是他想要做好的。“一件是静安寺地铁站的公共空间作品;另一件是上海中心的春申陶园。”

  蒋国兴说,他一直痴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佛教文化也是其中之一,过去,他为玉佛寺旧址建过牌坊,为龙华寺地铁站做过陶艺壁画,上海的三大寺中就缺静安寺了。“完成静安寺地铁站空间的作品是我内心深处的愿望,我希望借此机会将自己浸润进上海的传统佛教文化之中,感受佛教文化带给人的正能量,有了能量冲动就自然而然地会有创作的冲动,所以我真心想好好做成这件事。”

  至于上海中心春申陶园的项目,蒋国兴说是想完成自己一个小小的梦想。他想在上海的这座标志性建筑里有这么一方空间,中外宾客通过他的陶艺作品,可以在春申江水流淌不息幻化的时间隧道里穿越,可以见到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触摸风起动荡的老上海风情,倾听身着曼妙旗袍的小姐故事,感受摩登时尚的多彩都市。“我要把各种陶艺融合在一起,讲述老上海古往今来的故事,体现的是上海海纳百川、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质;我要在花园中心的廊梯处用陶制成竹子,和对面‘半亩园’里的老树古藤构成一种文化呼应和艺术默契;我还想……”不知不觉,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老上海空间跃然眼前。(李轶捷)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