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职工风采

文化差异、语言不通、疾病、烈阳、风尘、骤雨……这些困难他们都要面对

“我在坦桑尼亚修铁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2020-11-02 07:18:36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者按

  “坦赞铁路是带给我幸福的路,祝福中国为我们建设的这条铁路,让我们一起前进……”《坦赞铁路之歌》中这样唱道。

  今年10月26日,是坦赞铁路开工50周年的日子,51名中国烈士,长眠于坦桑尼亚。在斯瓦西里语里,坦赞铁路的意思是“自由之路”,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制”的水泥枕木绵延千里,打破了种族隔离制度封锁,支持了南部非洲国家民族解放事业。

  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1976年7月建成通车并移交给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政府。这条跨越东非大裂谷的“友谊之路”,累计运送货物3000多万吨,运送旅客4000多万人次。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坦桑尼亚中央线铁路修复改造项目即将竣工验收,有一群年轻人,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和热血。在21世纪,这条铁路不仅是友谊之路,更是梦想与幸福之路,是合作共赢和繁荣发展之路。

  热带的骄阳照在铁轨上,反射出刺目的光,非洲炎热的天气下,汗水不断从张桂愷戴着安全帽的头上淌下来,让他眼睛都睁不开,工作服上一圈圈汗渍,如实记录着这片热带荒原带来的考验。

  经过一棵枝叶茂密的芒果树,张桂愷索性就在树荫下蹲坐了一会儿,擦了擦汗涔涔的脸颊,揉了揉刺痛的眼睛,去年7月,他刚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就来坦桑尼亚中央线铁路修复改造项目工作,他所在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铁道部援外办公室。

图为正在施工的坦桑尼亚中央线铁路修复改造工程。受访对象供图

  极端天气是家常便饭

  东非地区大动脉之一的坦桑尼亚中央线铁路已有百年历史,总长985公里,将各内陆国家与非洲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连接起来。这次工程任务主要为扩能改造既有铁路线并修复沿线结构物,以增加线路运输能力,强化和周边国家的运输网络。“我在坦桑尼亚修铁路,是公司的安排,也是我自己的选择。”张桂愷说,当时选择来到这里,也是看中了自坦赞铁路修建以来,中坦友谊带来的中资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

  坦桑尼亚风景优美,这里是《狮子王》的取景地,但在风景以外,中国职工还有很多困难要面对——文化差异、语言不通、疾病、烈阳、风尘、骤雨……张桂愷主要负责铁路线路测量等技术工作,往往需要在条件恶劣的户外沿线路步行一整天,干热和暴晒对于经历了各种极端天气的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最让张桂愷难以忍受的是雨季里毫无征兆的暴雨。一次,他在测量时突降大雨,为了保护设备,他用雨衣遮住仪器,在雨中行走了两个多小时,野外经常会有蛇等野生动物出没,需要格外提防。

  同样是2019年大学毕业的邱昊,第一次出国便参加了中央线铁路修复改造项目。这个北方大男孩还记得,第一次到现场学习时,晒完一天的太阳后,脸、脖子、胳膊全都掉一层皮,每次洗澡都要掉下来很多,整整一个星期才全部掉完。

  中央线铁路从达市出发,在坦桑的旷野上绵延数千公里,除了车站所在地有城镇或几户人家定居,沿线大部分地区荒无人烟,有的地方连路都没有。森林、草原、河流、沼泽……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是完美的栖息地,可对于工程项目却是一种灾难。当时邱昊在现场负责测量工作时,经常会一天走3万步,在树林里找路,在草里找控制点。

  “摸着石头过河”

  据坦桑尼亚中央线铁路项目负责人吴泽刚介绍,虽然条件艰苦,但项目上像张桂愷一样肯吃苦、肯钻研的年轻人越来越多,28岁以下青年员工占项目总人数的30%左右。

  但是,即便是年轻人,也难以抵挡当地的蚊虫叮咬。坦桑尼亚是疟疾高发国家,刚到非洲半年的时候,张桂愷就感染了,高烧一个星期。

  今年,中国职工要面对的疾病又多了一种——新冠肺炎。“特殊时期要做消息‘小灵通’。”在中土东非公司库拉西尼大院工作的张博略带玩笑地总结抗疫心得体会。

  项目组制定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即使户外高温,张桂愷和同事们也都坚持佩戴口罩,往往一天下来,浅色口罩被汗水和灰尘染成了褐色,深深的勒痕之上是晒得发红的皮肤。当地员工在他们的督促下,也在日常生活中戴上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4月30日,大院出现了一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4人。张博配合医务人员将新冠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转移到大院隔离区并做好后勤工作。“其实我们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张博说,当地医疗系统的反应迟缓,让人备受煎熬。疟疾也存在发热症状,医院也拿捏不准疑似病例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检查过程十分冗长,至少要大半天,每次都要穿戴防护服、防护镜、口罩等全副武装,“医生都躲着发热患者,基本上都隔着两米远询问。”

  5月底,随着隔离区疑似病例检测阴性、隔离期满,大院工作又慢慢恢复到从前。但是,张博和同事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应对新冠疫情的经验。

  感受中坦友谊

  沿线测量时,张桂愷遇到的当地人,基本都会热情地用斯瓦西里语与他打招呼,“Jambo(你好),Habari(你好吗)?” “Nzuri(我很好)!”。沿线有很多孩童在玩耍,衣服很旧,踢着用布料做成的“足球”。有时候,张桂愷会分一些食物给当地小孩,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回复谢谢。

  有一天,张桂愷带着一名当地员工,从车站往山里走,清点铺轨使用的轨料数量。山里很多线路两侧没有便道,只能沿着线路边走边清点,随时注意着前后方是否有来车,还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防止点错数目。点完数目已经是晚上7点半,天已经黑了,他们来到便道处等待,期待运气好有车经过。

  “手机没有信号,只能等。等到晚上9点终于看到了我们的车辆驶来,回到驻地已经晚上10点了,吃了饭整理好资料最终才休息。”张桂愷说,“虽然深夜在无信号的深山里一直等待有危险,但一想到有当地员工陪着我,就安心了。”

  张桂愷的许多大学同学都在毕业后投身到中企在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的项目。闲暇时,他们会分享在非洲工作和生活时遇到的困难和积累的经验,也会互相鼓励、排忧解难。

  邱昊在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现场工作后,又转战室内负责对接设计工作。中央线历史悠久,设计资料丢失殆尽,并且一直缺乏必要的维护,线路状况极差,给设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真正参与到其中才明白所面对的困难,在师傅和众多前辈的帮助下,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所有工作。”邱昊说。

  现在,邱昊最大的愿望就是:项目完工后能有机会坐火车在沿线走一圈,看看自己参与修建的铁路,体验一下翻修过后的线路状态。“相信经过这次大手术,这条百年铁路定能换新颜,继续服务于东非地区,促进当地的发展,为中坦人民友谊续写新的篇章!”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看不到正脸,却看得出一位父亲隐忍的哭泣

    化妆镜两边的灯亮起,王继世在镜前坐定。不需要假手旁人,他微微侧过脸,拿起一把粉底刷,熟练地为自己上妆——这是王继世从艺五十年来养成的职业习惯。

  • 陈佩斯:是为了把我的喜剧理念传播出去

    前天,央视春晚微博官宣,陈佩斯将出任国内首档喜剧传承类综艺节目《金牌喜剧班》的“首席金牌导师”。这也是陈佩斯继1998年离开春晚阔别央视后,首次和央视合作,引起大众关注。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召明:用科技为草原生态“体检开方”

    10月,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寒气逼人。清晨,一辆越野车驶入了磴口县黄河滩涂地深处。一个瘦高个的男人走下车,径直走进帐篷开始了工作。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内蒙古蒙草生态研究院院长王召明。

  • 浙江湖州十位企业主的难忘记忆

    记者近日走进南太湖之滨的浙江湖州,感受到这里的企业界主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顺势而为、乘胜前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