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黄西:用脱口秀为移民发声(图)
//www.workercn.cn2014-01-01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逆袭”的“学霸”

  有了目标的黄西,充分发挥了自己“学霸”的潜力。研究生考试前,他拼命复习,获得有机化学满分、考研总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如果一定要说黄西是“学究”,其实也没错。1970年出生的他,1986年就考上吉林大学。不过,高二之前,他经常旷课,即使上课也总是在做小动作,对老师的批评也不太在乎。

  高二下学期,物理老师杨秀华当上了他的班主任,扭转了他的人生。杨秀华是黄西父母的朋友。在上世纪80年代,吉林省白山市的商店里没有棉袄卖,要穿棉袄得自己动手做。黄西的父母不太会做棉袄,因此,从小到大,他的棉袄每年都是杨秀华给做的。

  有了这份特殊的感情,班主任杨秀华对黄西的“管教”显得不同寻常。

  “有一次旷课,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我心里感觉特别愧疚。”黄西说,“后来,我去上课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成绩也一点点好起来,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

  考上吉林大学以后,黄西一度对未来很迷茫。他尝试创作了一个小品,讲述理发店出问题、需要“手术”的小故事,在生物化学系演出以后,效果不错。然而,当他第二次在全校面前表演这个小品时,效果却不太好。挫折打断了黄西喜剧创作的念头,“那时候,不知道喜剧也需要经常磨练,单纯感觉是自己没有天分,也就没有继续努力”。

  大学快毕业时,黄西的偶像是一位教授。教授对什么事儿都看得特别开,一心扑在科研上。黄西暗下决心,要像那个教授一样专注于学术,献身科学。有了目标的黄西,充分发挥了自己“学霸”的潜力。研究生考试前,他拼命复习,获得有机化学满分、考研总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199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读研以后,黄西发现,身边的每个人都在为出国做准备。“学霸”再次“坐不住了”,1994年,他中断了中科院的硕士生涯,申请进入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学习,1999年获生化博士学位。

  为什么选择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作为一个北方人,我特别向往南方的学校,听说那边一年四季一条短裤就能解决穿衣问题。”黄西呵呵地笑着,伸出右手掌比划说,“光是德克萨斯州,我就申请了5个学校。”

  在美国生活,黄西遇到的第一个“下马威”,是自己带有中国口音的英语。有一次,黄西在校车上,看见车外有松鼠,就兴奋地叫起来:“看,那里有松鼠。”可是,一车人都不知道黄西在说什么,因为别人根本听不懂他的英语。

  印象很深的还有一次分组讨论。黄西想到一个好观点,怕自己表达不好,于是讲给身边的美国同学听。同学用英语流利地阐述了黄西的观点,还被教授表扬。黄西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攻克语言关。

  “其实,美国科学家跟中国科学家完全不同,就像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那样。美国科学家看上去像个书呆子,但讲起东西来一套套的。不像我们,在表达方面特别落后。跟人交流困难,写作方面也差不少,因此,我特意去参加了英语写作班。”黄西感概,“那时候,我才知道,说英语要尽量避免一些晦涩的词汇,应该用简单的语句,越简单越好,因为越是简单,理解的人越多。现在回头看来,正是这些点滴积累的铺垫,才成就了我现在的职业道路。”

  努力立竿见影,“学霸”黄西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甚至还在校报上发表了两篇关于如何适应校园生活的专栏短文。英语老师为此赠送了黄西一本短文集,并夸赞说:“没想到,中国人还挺有幽默感!”

  那时候,黄西也曾考虑往作家方面发展,只是,相比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们,还是略逊一筹。校报改版后,选稿主要针对美国大选等政治话题。作为理科生,黄西对美国政治很陌生,也就逐渐放弃了“作家梦”。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