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948年,年仅21岁的他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并进入华北大学政治学院学习。在此之前,我国大专院校中只使用过一些油印的劳动法教材,而此教材则成为我国劳动法教材的开拓之作,前后印刷十三次之多。但作为一次采访,笔者又有丝丝遗憾,因为每提及他那令人仰视的荣誉,或他在我国劳动法学领域举足轻重的贡献,总之一切在笔者看来是值得浓墨重彩的情节,这位讲起法理滔滔不绝的老人却总是平淡似水一笔带过。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这一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劳动法”概念正出自关怀之手。
虽然当时劳动法理论几乎都是“外来品”,但靠着刻苦钻研的韧劲,关怀从那个边教边学的年轻教师,终于磨练成今天我国劳动法学领域公认的先驱。我们就讲这些政策,同时还结合中国情况讲苏联的劳动法。
“当时劳动法还不成体系。”
“苏联上世纪20年代就有劳动法,但当时我国并没有,你们那时上课讲什么呢?”笔者不解。
关怀可以说与法律相伴了一生,1999年中国法学会颁给他的“从事法学研究和教学五十年荣誉证书”便是最好证明。
与关老的交谈很轻松,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不但有学者的儒雅,更有长辈的慈祥。
人民大学成立之时正是“一切学习苏联‘老大哥’”之际,于是该校便把莫斯科大学的办学模式全套照搬,劳动法课程也由此被引进。
他在此领域最突出的贡献恐怕应算是主编了我国公开出版的第一部劳动法教科书,即1983年出版的高等院校法学统编教材《劳动法学》。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关怀成为该校法律系第一批教师,从此他的名字和我国劳动法学整个进程紧密相连。如今这一界定早已为我国法学界所肯定,并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法学辞典》等各项著作中。所以苏联老师只得给我们讲,等我们融会贯通了再去给学生讲。
就这样,经苏联专家培训两个礼拜后,有关怀在内的中国教师走向讲台。
“当时苏联派来九十多个专家到各系担任顾问,先是苏联老师直接给学生讲课,老师讲一句,旁人再翻译一句。由于翻译不到位,学生听得一塌糊涂。解放前关怀就读于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回忆起这段半个世纪前的趣事,关怀教授忍俊不禁。的确,解放前参加过革命、文革时下放五七干校、从事法学研究半个世纪,这几十年人生沧桑已将他磨练得荣辱不惊。社会上出现什么问题,国家便颁布什么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第一学期讲苏联,第二学期讲中国。(发表于2013-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