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杨鹏:绘画让生命更丰满(图)
//www.workercn.cn2014-05-18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沉醉在中国绘画的笔墨情调中的,杨鹏的创作灵感来自云南本土蛮荒的大山深壑,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他早期画重彩画,现在以中国画为主,想寻求一条中国画与重彩画自然融合的方式,既重视写意也强调细部。

    历经岁月的沉淀,杨鹏的新作《护国军魂图》、《梅里圣峰下》、《盛装哈尼》等作品,在随性的水墨与作者心性的巧妙组合下,人物和风景都有了不一样的感悟。用笔灵活松动,顿挫有致,画面点线面色交织,阴阳相生,化机迭现。专业人士这样评价道:“杨鹏对于绘画技法与画面效果孜孜以求的实践,在看似随意的表现中,对人性价值的叩问引人思考”。

    这些作品分别入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翰墨丹青彩云南”大型书画展、“七彩云南”全国美术展,同时,还有多件作品入选中国艺术节全国名家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全国名家走进青岛作品展等,有的作品分别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荷兰、香港、台湾等地展出。还出版个人画集《缤纷云南》、《当代美术名家系列丛书——杨鹏》,可谓硕果累累。

    然而,作为中国美协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云南大学特聘教授的杨鹏,繁重公务集于一身,他感慨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是个业余画家”,他很看重“专注画画”这几个字。那一年在北京学习,“幸福地在北京画了一年的画。那时觉得自己是专业画家了,一起床就画画,然后吃饭聊天,又画画。”他说,这种单调重复的生活才是适合于绘画的状态,创作上提高也较大。

    初中就被招进文山京剧团工作的杨鹏,他的绘画启蒙教育始于一位剧团的画师,1978年高考,他的绘画专业考试名列前茅,顺利考取四川美术学院。

    上世纪90年代,杨鹏着迷于云南现代重彩画创作,神秘的脸谱、考究的布景、浓艳的装饰等等都是信手拈来,为画作平添了几分生趣和神秘感。当他的重彩画巡展于国外,并有了一定影响的时候,杨鹏却开始对重彩画避而远之。他觉得,重彩画的画法缺乏灵动的美感,而水墨与宣纸的交融不仅使得绘画更加自然,变化常常带来意外之喜,他重新回头研究传统水墨画。

    然而,云南中国画如何创新,传统与现代如何结合,如何发扬光大?他与云南画坛的中坚分子张志平、王首麟、杨卫民、冠元勋4个画家于2005年成立“滇风”创作群体,连续几年举办了“滇风五人画首展”、“品味生活水墨画小品展”、“雪域之旅——滇风五人笔下的西藏”、“梅园泛香”画展,获得了极高评价,时任省委副书记丹增参观展览后说:“云南‘滇风’五人画家是云南中青年画家中的佼佼者,他们以中国画为主,自成一派。”

    杨鹏画高原藏民,画澄江的休闲感,“传统中国画人物,没有达到山水画的高度,不能表现当代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所以我寻找一种新的绘画语言。”他的作品《雪原》、《海滩上的男人》等,老者沧桑的面孔,身着泳裤的男人们……造型上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雅俗观,从自身感受出发,注重心灵与外物相交的笔墨方式,探索率真与灵动。在《轻风过高原》中,一个遥远的地域和恍惚的群像,在杨鹏一笔而过的简略间,仿佛沉淀成永恒的意象,挥之不去。

    从演员到画家,从重彩画到中国画,从个人画家到创作群体,杨鹏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地三级跳。“我最厉害的就是翻跟斗” 杨鹏回忆起自己在文山京剧团的演员生涯时说。他的人生也如同翻了一个跟斗云,看似惊险的跨度,却有着同样绚丽的着陆。正如他说的,绘画是一种对生存的认识,它是无止尽的,它让我们感到让生命更多丰满的东西。(本报记者李悦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