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归来》文字较大的修改和不同,细算是46稿。曾有拍成上下集的设想,但很快又改为压缩成三个小时。2013年春节前,邹静之和张艺谋开了个短会,定了就三个人物,风格:平实,宁拙勿巧,静水深流。邹静之说,这是《归来》关键性的一次决断。
电视剧《五月槐花香》是著名编剧邹静之的一部作品,对于他来说,这个五月也是硕果飘香的时节:《邹静之戏剧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话剧《我爱桃花》在上海上演,另一部话剧《莲花》正由龙马社重排,将于6月5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更引人注目的,是由他编剧、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
截至5月25日,《归来》票房已达到2.1亿,创文艺片票房达2亿的最快纪录。而且,影片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不过,和电影的热闹迥然不同的是,作为编剧的邹静之却始终静默。几经努力,北京青年报记者终于联系采访到了他。原来,《归来》首映之前,他就“千里走单骑”——一个人躲到外边,写一部新歌剧去了。
《归来》合同只有一页纸
是和张艺谋个人签的
北青报:《归来》上映十天票房过了两个亿。有什么感受吗?
邹:高兴,平时没这么热闹。
北青报:电影放映后,没看到您的什么反应。戛纳也没去?
邹:剧组安排去了。在《归来》首映之前,我就躲外边来写歌剧了,答应好了五月底交稿的,不能拖了。所以一些记者的采访也都没回。前天歌剧完成了一稿,可以喘口气了。《归来》演了十天了,观众的反应好像很强烈。
北青报:能谈谈写《归来》的过程吗?
邹:2011年的年底吧,晓枫(《归来》文学策划周晓枫)先是跟我通了个电话。之后,有天下午到我家来,把歌苓的《陆犯焉识》带来了,并说明了艺谋导演想让我写这个戏。我看过了书后,想了几天,应下来了。其实具体的怎么写还没想明白,但觉得想写,有欲望。我是1952年出生的知青一代,这部书勾起了我一些七七八八的回想。
北青报:这之前你为张艺谋写过《千里走单骑》。
邹:对,2003年写的,2005年上映。我与艺谋关于《归来》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12年的大年初三。那天最后我说先写一稿大纲吧,成就成,不成合同都甭签。我们是老派儿的人,都有情分在。
北青报:你那时知道导演跟新画面分手的事吗?
邹:知道了,后来的合同是我和艺谋个人签的,很简单,就一页纸。
《归来》剧本前后修改细算是46稿
北青报:《归来》剧本写了几稿?
邹:今天早晨我翻了一下电脑中有关《归来》的文字,有46个文件。
北青报:可以理解为46稿吗?
邹:都有文字较大的修改和不同,细算是46稿,大算该是四大稿。
因为之前做了很多功课,三月初就拿出了第一稿的大纲了,谈了一次后就开始写剧本了。第一稿主要写了陆焉识从西北跑回上海的那段,在原著的基础上写了当年的社会画卷,冷酷、良知、温情、背叛都有。千辛万苦,陆焉识跑回来后,种种原因夫妻没见上面。后来这一稿的最后几场戏,挪到了现在电影《归来》的最前边了。晓枫来电话说,艺谋看了第一稿很兴奋。之所以没有按这稿拍,是我们都觉得没有和原著“滴水映太阳”的那种见微知著浓缩互映。
北青报:不少人对原著改编有意见。但严歌苓给电影很高的评价,并打了99分,还出现了“原著党”这个词。你好像也没怎么出来解释啊。
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那篇对吧,我看了。歌苓这次以一个原著者对一个改编者说了那么多肯定的话,这很不容易。我觉得她是出自对电影的公心。我经历过这种事,电视剧《倾城之恋》的时候也如此。至于为什么没解释,古代侠士间有一种风范,友人间有了误会不解释,能明白的早晚明白,不想明白的你解释也没用。其实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