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李华堂:做最忠实的千两茶制作技艺守护者(图)
//www.workercn.cn2014-07-15来源: 大连日报
分享到:更多

  艰难岁月,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干一件事。这是人们对那些在各行各业始终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成功者的由衷赞叹!

  千两茶跌宕起伏的命运也让制作它的人一生坎坷,承受着体力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能够坚持一辈子从事千两茶制作的人寥寥无几。

  千两茶的两次停产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人才的流失,更给千两茶技术人员留下难以忘怀的精神抉择。对于李华堂,毫无疑问,在这个领域,没有舞台,无法施展,带给他的是多么的痛苦。

  李华堂说,千两茶的制作工序全部采用人工操作,一般每年只有七、八、九三个月能生产,操作工艺繁杂,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为了避免下午气温太高,茶叶品质受影响,他们每天凌晨4点钟就开始上班,赤膊上阵,挥汗如雨工作至少十个小时,很多人承受不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放弃,更多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除此之外,李华堂家庭的经济压力也相当大。他当时的工资不高,一个人工作要养活一家七口人,妻子身体又不好。在茶厂和家里路上他常常来回跑几趟,每趟都有差不多15里路。

  李华堂说,他这份坚持要特别感谢他的岳母。岳母觉得千两茶制作是一门很受人尊敬的技术,放弃了实在可惜。工厂离岳母家近,岳母有时给他送点吃的,力所能及地接济他家。亲人的支持给他足够的力量和勇气,不管处境如何艰难,他都没有轻言放弃。

  李华堂经历了千两茶两次停产三次恢复的过程,无论家庭压力多大,始终坚守着千两茶的制作,生活的路虽然艰辛、坎坷、心酸、甚至是痛苦,但他硬是靠他的执著、顽强,在千两茶领域坚持走到了终点。

  因为李华堂的坚持,成就了他在千两茶制作技艺上的崇高成就,独享“黑茶国宝”的美誉;因为李华堂的坚持,千两茶的技艺得以传承。入行六十多年来,一生都从事千两茶制作的李华堂,成为这个行业里唯一领军人物,他用最传统的方法、最好的技艺,达到行业的巅峰,让神秘的千两茶散发独特的魅力。2008年李华堂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两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名单,永存史册。

  天地人和,秉承传统制茶之道

  对于千两茶品质,李华堂做了大量的探究,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堂风格”。

  李华堂千两茶的科学性,在于合理的原料等级及山头拼配。茶梗在茶叶产品后期的湿度均衡、松紧调节、氧化发酵、微生物的呼吸交流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李华堂花卷茶中的茶梗含量、茶梗分布做得非常的合理优秀。

  李华堂认为,中国茶人在历史上一直是依据“天时、地利、人和”这样一个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关系的“道”来制茶的,汲取天地之精华方能造就旷世珍品,所以采摘鲜叶的时间,叶片的成熟度都要看天气;茶树的生长要看地理环境和土壤;加工工序则需要人来全手工制作,比如黑茶发酵中的渥堆工艺,渥堆的湿度和温度完全是茶人用手去感知,用自身经验来判断的。在此基础上,采摘合适的鲜叶,用传统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及特殊的拼配技术奠定了千两茶特殊的品质:茶松紧拿捏得恰好、汤色呈琥珀色,茶汤明净油润,入口圆润,醇和、茶气十足,显示出李华堂家族的巅峰技艺,大家风范。

  李华堂千两茶用极致的品质征服了市场,继 2010 年指定为“亚运会指定接待用茶”后,2011 年的“李华堂”花卷茶又获得了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茶王”奖及唯一指定接待用茶;李华堂千两茶多次获得国际茶叶博览会最高荣誉及“茶王”奖,包括 2011 年首届新疆茶文化博览会、2011 年广州春季国际茶叶博览会、2012 年广州春季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央视、南方卫视、中国网、《参考消息》、《赢周刊·中国茶商》等众多著名媒体还为李华堂拍摄与制作了专题片和专题报道;2012 年,李华堂千两茶还获得了世界茶叶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佩雷斯及欧盟茶叶主席芭芭拉的高度评价。2013年被选为第十二届全运会指定接待用茶。

  一个偶然机缘步入千两茶大门,

  一份坚持执著成就了一代宗师

  —— 这就是李华堂。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