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常沙娜:永远的敦煌少女(图)
//www.workercn.cn2014-08-05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4.我的青春是留学生活

  只要你细心体会就会发现,人的一生中至少会有一次遇到天使。对17岁的常沙娜来说,她的天使就是因敦煌画展而相识的犹太人叶丽华。

  “1948年春天,叶丽华女士到敦煌来了。对爸爸说:‘我准备介绍沙娜到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附属美术学校(Bosten Museum of Fine Arts School)去。那里环境很好,学习条件也非常好,我可以做她监护人。’

  去美国时,我随身带了自己临摹的一百幅敦煌壁画。行前,爸爸在南京筹备的‘敦煌艺展’也开幕了,展出了八百多幅敦煌壁画摹本。媒体还报道了‘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17岁就在敦煌临摹’。那次展览影响很大,蒋介石冒雨去参观,国民党政府的高官也纷纷去看,开幕式还邀请了不少驻华外交使节。就为这个展览,爸爸在‘文革’期间没少挨斗。”

  常沙娜所在的波士顿美术学校的课程有——素描课、人体解剖课、美术史课、透视课、色彩课、绘画课、设计课……她曾在敦煌画过素描和速写,但是从未画过人体和石膏像,在这里有了初次尝试。最让她感兴趣的是美术史课,课堂上所听所学马上就可以在藏品丰富的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里得到印证:欧洲的、亚洲的、非洲的、美洲的各个时期的艺术品,包括敦煌的珍贵文物都有,且是实物。“学习使我的视野豁然开朗了,看到敦煌以外还有希腊、罗马,还有埃及、两河流域等等,了解了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也了解到敦煌佛教艺术与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渊源。美术学校附属于博物馆真是好,这样的学习使我受益一辈子。”

  叶丽华女士为她在暑假期间安排了“打工”——到一个民办慈善儿童夏令营服务。“我去的那个夏令营有不少小男孩、小女孩,各种肤色的都有,大家住的是帐篷,生活很简单。每天早上,我招呼孩子们起床,洗漱,吃早餐,饭后他们一人带一个小画箱,跟着我到树林里画花草树木,捉迷藏,抓蛐蛐;吃过晚餐,我给他们在一个大澡盆洗澡,然后安排他们睡觉。孩子们天真烂漫,可爱极了,都非常听我话,也特别喜欢我,直呼我‘沙娜’,我和他们在一起开心极了。有个白人小女孩指着身边一个黑人小女孩问我:‘沙娜,她为什么那么黑呀?’我想了想,回答她:‘明天我们到树林里去看看,那里有好多蝴蝶,黑蝴蝶、黄蝴蝶、白蝴蝶都有。你看,我们也一样,你是白的,她是黑的,我是黄的。’她睁大眼睛看着我:‘是吗?’第二天早饭后我带他们到树林里画花,看蝴蝶。他们看见各种蝴蝶真的像我说的有各种不同颜色,都很高兴地相信了我说的话。这种‘众生平等’的‘蝴蝶论’感动了黑人小女孩的爸爸妈妈,见面时给我拍了不少照片,今天我卧室里挂的一张少女时代的老照片,就是当年那个黑人家长为我拍的。他说:‘沙娜,你对孩子非常好,我的女儿非常喜欢你,我们都知道人的肤色不同是种族的原因,你解释得真好!’那年我才18岁。”

  叶丽华女士为常沙娜在纽约文化馆举办了一个小型画展,为此,常沙娜专程从波士顿赶到纽约出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现场画画,地点在波士顿一个环境幽雅的庭园里。我穿着干妈马光璇为我做的锦缎旗袍,胸前戴了两朵挺大挺香的栀子花,我的同学好朋友露丝陪着我,坐在我旁边,有不少中国留学生来看我画。当时了解敦煌的人极少,看见这么年轻的女孩能默画出这么奇妙的画,他们都很惊讶,非常赞赏,所以兴致很高,画完以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结束语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沙娜说:“回顾我这辈子做出的成果,图案教学也好,设计也好,包括20世纪50年代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和敦煌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分不开的。”2001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她平生第一次个人画展《常沙娜艺术作品展》,其中包括敦煌壁画摹本、历年设计成果和花卉写生等三类作品。同年,她两次带领4名研究生专程去敦煌整理、摹绘各类装饰图案,完成了艰巨课题《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并结集出版。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敦煌艺术情结自少女时代起贯穿常沙娜的一生。她是敦煌石窟中绽放的一朵常开的花。“应该说,我确实是幸运的。我有一个被称为‘敦煌守护神’的父亲,我得天独厚地在千年石窟艺术精神的哺育下长大……”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