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中阮演奏者张崇智:非琴不是筝 余音绕心中
//www.workercn.cn2014-09-05来源: 石家庄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不是提前通过电话,第一眼见到张崇智,肯定不会猜到他是一个民乐演奏高手——人高马大,头发略卷,与很多影视剧中被人群簇拥而过的“大哥”神似。但一说起自己热爱的琵琶、中阮,张崇智就显现出“音乐人”的本质,对于他来说,这些民族乐器就像一个不求索取、可以永远倾诉的人生挚友,一辈子也离不开。

  人琴初识

  张崇智今年32岁,是一位地道的“80后”,小时候的他是个淘气包儿,用他的话说是属于“上房揭瓦”那种。父母于是想让他学学音乐收收性子。 “7岁的时候,我就‘被迫’学起了琵琶,那时候根本没有听说过中阮。其实一个男孩子,坐在那儿弹琵琶挺别扭的,有时候还故意把琴弦弄断。更郁闷的是,每年暑假都演《西游记》,我背着琵琶上课的时候,总有坏小子嘲笑我是‘琵琶精’。”张崇智笑着说,虽然感觉别扭,但是越学心里越喜欢,就放不下了。

  13岁时,张崇智在一场民乐演奏中,听到了中阮深沉、优美的声音,当即下决心改学中阮。“中阮是阮的一种,代表中音声部,此外还有高阮、大阮、小阮等,通常我们把阮叫古琵琶。阮起源于秦汉时期,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宋时期最为兴盛,西晋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种乐器,因此后人称之为‘阮咸’或‘阮咸琵琶’。王昭君出塞时所弹的琵琶实际上就是阮,而不是现在的琵琶。”

  人为琴忙

  同为民族乐器,学中阮的人和学琵琶、二胡、笛子等的比起来可谓凤毛麟角,这种情况现在也很普遍,上个世纪90年代更是如此。张崇智上初中后,每个礼拜都要坐绿皮车从老家张家口到北京,跟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学中阮。

  “我看到现在学琴的孩子,几乎都是父母给背着琴、拿着水、零食,自己还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心里很难过。他们只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真心热爱的有几个?”张崇智如今也带学生,但发现很多人只是单纯地“跟风”,别的孩子学我家孩子也学,却忽略了音乐本身。

  在别人眼里,“搞音乐”的都很休闲快乐,但每个人都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一个乐句弹不好,一首乐曲就弹不好,只有一遍一遍,成百上千遍的练习才行,非常枯燥。”考上河北师大音乐学院后,张崇智是唯一一个弹中阮的学生,毕业后竞聘到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还是唯一。“如今,全省中阮专业科班出身的不超过5个,这个数字很可怕,但这也是冯满天拿下《出彩中国人》冠军的原因,因为对稀缺民乐的坚持与传承。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民乐、关注中阮。”

  人琴合一

  学音乐的人都有体会,一样乐器弹久了,仿佛会通人性,无论悲伤或快乐,都可以通过琴弦、琴键表现出来,达到“人琴合一”的程度。“这就是我们说的‘开窍’,”张崇智深有体会。“刚开始学音乐的时候,彼此都很陌生,时间越长,对这件乐器感情越深厚,对音乐的体会越深刻,一个音符可以代表不同的心情,形成音乐的意境。”

  中阮在演奏中多用拨片演奏,右手弹法有弹、挑、双弹、双挑、扫弦、拂弦、轮等,左手有按音、揉弦、吟弦、打弦、带弦等,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成为民乐团里一道动听的音色。由于之前多是伴奏,中阮的代表曲不多,经过几代演奏家的传承和发扬,创作出《满江红》、《丝路驼铃》、《睡莲》等各具风格的作品,广收观众的喜爱。

  “中阮发出的声音和吉他有相似之处,有人把它比作中式吉他,冯满天老师的创新就是给中阮装上了拾音器和音箱,让它具有了电吉他的音色,很佩服他。”张崇智说,民乐需要传承,也需要发扬,掌握好“度”才是根本。“我很幸运成为中阮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链接

  阮是“阮咸”、“阮咸琵琶”的简称,改良后分为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与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更为丰满。(记者 王 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