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看眼光
汤一介说,1949年以后,他欣赏的人文学者只有两位:一为费孝通,一为冯契。关于费孝通,汤先生说:“特别是费孝通晚年,他并不高调,他比较低调。但是他提出的三个思想:多元一体、文化自觉、文明共存,我觉得对中国讲应该有很大的影响。”关于冯契,汤先生说:“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这个马克思主义是有他非常鲜明的特点的。他希望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中国儒家思想,还有西方所谓的‘分析哲学’,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他认为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性与天道’的问题。”
费孝通是汤一介的长辈,乃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者之一,曾官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晚年低调而务实,我想,与他多年的“右派”生涯有关。汤一介欣赏费孝通,在于哲学高度上的思想共鸣。比如,他多次引用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阐述:“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冯契也是汤一介的前辈,为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冯契早年就是一个革命者。他1935年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进清华,师从金岳霖、冯友兰攻读哲学。1937年抗战爆发,清华南迁,他在长沙临时大学投笔从戎,去了延安。1939年,又回西南联大复读。建国后,长期在上海执教,有“主东南哲坛”之誉(何炳棣语)。1995年,汤一介读到冯契的《〈智慧说三篇〉导论》,赞叹冯先生“熔铸古今,会通中西”,成一家之言,走的是一个大学者的路,是“世纪末中国最应注意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