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樯,河南安阳人,著名编剧。代表作品《孔雀》《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致青春》《黄金时代》。曾获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编剧奖以及金鸡奖、百花奖、金像奖、金马奖最佳编剧奖。
李樯与许鞍华
印 象
文艺气质
与生俱来
今年10月,由李樯编剧、许鞍华导演,众多明星加盟的电影《黄金时代》上映,实验性的拍摄手法,由演员出戏念台词的间离效果,3个小时的片长,都给观众带来很大挑战。票房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但与同档期上映的其他国产片相比,这部电影还是受到了最多的关注。10月1日,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公布入围名单,《黄金时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五项提名。这部影片还将代表香港地区角逐2015年奥斯卡外语片奖。
7月21日,《黄金时代》沙龙在北京单向街书店举行,许鞍华和李樯同时出现,众多文艺青年挤爆了活动现场。这是记者第二次见到李樯。上一次是2013年5月,《孔雀》《立春》《致青春》三部剧本成书出版,李樯走进北京大学“未名讲坛”,与学生们交流剧本创作的心得。
李樯喜欢穿素色宽松的衣服,说话轻声细语,笑起来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都体现出一个写作者应有的状态。如他所讲,写作对于他,就像农民下地种粮食、工人上班,是很日常的劳作生活。如果说他的“劳作”与他人有何不同,那么最明显的标签,就是他那种似乎与生俱来的浓郁的文艺气质。“只要你想拥有精神和心灵生活,你就是文艺青年。”李樯这样解释“文艺青年”这个称呼,“只要曾被一首歌打动想去学吉他,或者突然看了一部电影想成为那个主人公,任何对于自己身份的假定和想象都是创造,这种虚构的能力就是文艺的表现。”
年轻的岁月,李樯过得算不上顺利。19岁高中毕业后入伍当兵,两年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学习,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做编剧。工作两年后,他转业回老家安阳市文化局,写“自己一点儿都不懂”的豫剧。不久后,他重回北京,做了“北漂”。2000年,颗粒未收的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他又回到安阳老家。
“所有编剧经历的一切困扰我都经历过。不给署名,当枪手,写完不给钱,用了你还不承认,全都碰见过。”聊起那段日子,李樯觉得那就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他甚至有些感谢那些坎坷和由此带来的痛苦,“为什么人要避免痛苦?很多所得明明是在痛苦中锻炼出来的啊!那为什么人人都要抗拒痛苦而去追求幸福呢?”
2005年,顾长卫把李樯编剧的《孔雀》搬上银幕。那时候,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尚未形成。2013年,李樯根据辛夷坞小说改编的《致青春》由赵薇担任导演,上映后票房超过7亿元。金牌文艺编剧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让他有底气拿出《黄金时代》的剧本,这是他第一次聚焦真实人物,第一次让故事离开当下,进入那个充满理想又充斥战乱的民国年代。
如今,国内薪酬超过100万的编剧只有三个人,刘恒、芦苇、李樯。而李樯每天的生活依然简单得像白开水,一般情况下,他会在写作和阅读中度过,有时上网看微博,他会发现时代变化得太快了,“大家都没有耐心去认真思考、讨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对李樯来说,现在大概就是他的“黄金时代”,当然这也是一个快得让他困惑到无所适从的时代。他希望能保持从容的状态,“我在某个阶段只能写我当时的能力和思想能够表达的东西。我觉得我就像是一个手艺人,为我的客人定做出他所满意的东西,同时这个东西里面也包含了我的匠心。我就是去写作,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