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第一代“白毛女”王昆:把歌声留给未来(图)
//www.workercn.cn2014-11-2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王昆,1925年4月生,河北唐县人,我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1937年开始参加抗日文艺宣传工作,1945年在歌剧《白毛女》中首次扮演主角喜儿,1964年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表演《农友歌》。其它代表作品有《南泥湾》《秋收》等,被誉为中国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她从12岁参加革命文艺工作,从艺七十七载、声飘四海;她是新中国第一代歌唱家,歌剧《白毛女》中第一任“喜儿”;她演绎的《南泥湾》旋律优美,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她发掘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歌唱演员,让深情优美的声线一代又一代地延续。

  11月21日13时46分,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王昆因病去世,告别了热爱一辈子的民族声乐事业。闻讯前去悼念的人们看到,在挽联和鲜花的簇拥之下,照片里的王昆凝望远方,春风般的笑容依旧,仿佛还没有离开这个舞台。

  取长补短、土洋结合,开拓民族声乐的空间

  忆起王昆,人们一定不会忘记“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在中共“七大”召开期间,19岁的王昆以质朴动人的演绎,让贫民女儿“喜儿”在新旧两个时代的遭遇感动了整个延安。“喜儿”成为中国歌剧史上永不磨灭的形象,《白毛女》的经典唱段至今传唱不衰,她也成为中国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王昆的歌唱始终与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1925年,王昆出生在河北唐县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1937年,年仅12岁的她开始参加文艺活动,用激越的歌声鼓舞抗日军民的斗志。14岁时,她被吸收到西北战地服务团,成为团里年纪最小的歌唱演员,为民族解放斗争英勇放歌。1944年春,王昆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达延安,调入鲁艺工作团,边学习边从事文艺宣传工作。

  1964年,新中国成立15周年之际,气壮山河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出现在首都舞台。王昆在《秋收起义》一场中领唱《农友歌》。她在农村出生、长大,参加革命后又与农民兄弟姐妹打成一片,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当时已经39岁的王昆,在原有的曲调中融入湖南民歌的韵味。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曾走到王昆面前称赞道,你是20年前的《白毛女》,20年后的《农友歌》啊!

  其实,王昆的歌唱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54年,王昆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向苏联歌唱家学习演唱。苏联专家试图改变王昆“原始的村野”状态,令她一时迷茫于“土嗓子”和“洋嗓子”之争。一次,王昆试着用新学到的发声方法为周总理演唱,总理的评价却是“不洋不土”。

  之后,王昆一直思考着如何在保有自己演唱个性的前提下,吸收西洋声乐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经过苦练,王昆又一次演唱了个人的保留曲目,周总理夫妇听后非常高兴,并感谢王昆的歌声使他们又回了一趟延安。

  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为学生遮风挡雨

  再忆王昆,最令人动容的是她悉心培养学生,开拓民族声乐的那些故事。1982年,王昆担任东方歌舞团团长。在她的带领下,东方歌舞团恢复了许多精彩节目,并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演员。作为团长的王昆,大胆提出了“观众意识”、“市场意识”和“明星意识”,还提出要在新形势下,不能把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对立起来,而是要借鉴对方所长,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

  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王昆的学生索宝莉以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红遍大江南北。正是王昆对这首传统黄梅戏进行了现代艺术改编,完成了把戏剧音乐改成民歌的“跨界”尝试。作为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的艺术顾问,在春晚大放异彩的成方圆、费翔等都是王昆推荐给导演组的。成方圆始终难忘师恩,她回忆,当时许多学院派的老师和前辈并不接受她的唱法,王昆却一直鼓励她坚持下来,形成自己的风格。“王昆老师就是一棵大树,替我们遮风挡雨。”成方圆说。

  王昆是有名的伯乐。她一直专注于提携人才,将自己一生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们。在她的发现、培养和推荐下,远征、郑绪岚、成方圆、朱明瑛、郭蓉等许多歌唱家脱颖而出。她选择学生只论才华,不论出身与年龄。85版电视剧《西游记》插曲《女儿情》的原唱吴静,曾是印刷厂的检字工人;2009年,84岁的王昆收下年仅9岁的关门弟子豆豆。

  回忆起老师王昆,郭蓉几乎泣不成声,她始终难忘被王昆收为徒弟的过程。“那时我才13岁,王昆老师在认真听完我的演唱后,竟然立刻决定收我为徒,甚至让我参加当晚的演出并隆重介绍了我。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大的鼓励啊!”

  对于教学,王昆精益求精。她会根据不同人的声音条件,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发展道路。具体到作品时,则会每一个音符、咬字,每一个韵味、甩腔都不放过。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还有王昆的言传身教。2010年7月,因为怕耽误豆豆的文化课,85岁高龄的王昆竟然坐飞机到深圳,专程给豆豆上音乐课。师徒二人在琴房里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80多岁的艺术大家教一个不到10岁孩子唱歌的场景,是那么温暖,令人终身难忘。”与王昆交往10年的音乐人王平久,亲历了那一次特殊的教学,至今感慨不已。

  也因此,在众多缅怀的文字里,豆豆的心声尤为动人:“还记得那暖暖的、软软的双手,那永远上扬的嘴角和那耐心、细心的教诲。我学到的不只是音乐,更是做人的道理。”

  学生们难忘王昆老师,因为是她对于民族声乐的开拓性贡献,对培养人才的倾心付出,还有她对生活始终抱有的热情。她说,这是因为“心底无私天地宽”。年近90高龄的她,原本打算下个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把歌声留给未来”——王昆和她的朋友们专场演唱会,只可惜,这成了一个无法履行的约定。(任飞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