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记者:《情姐下河洗衣裳》是您的成名曲,也通过这首歌向全国的听众宣传和推广了贵州多彩的民族音乐。从音乐的角度说,贵州的“多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穆维平:贵州十七个世居民族中,绝大多数保存着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符号,加上汉族音乐的融会贯通,贵州的音乐元素实在是太精彩了。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土家山歌等等,举不胜举。近年来,由于“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大力推广,贵州丰富的民族音乐已经被广大音乐爱好者和词曲创作者关注并积极参与进来,为贵州音乐“走出深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情姐下河洗衣裳》的成功,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彰显了贵州民族艺术文化的无穷魅力。
奉献教育事业 培养音乐新人记者:您目前的职业是高校声乐教授。您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具体怎么做?
穆维平:我们的学生专业性较强,每个学生个性也不一样,所以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应该是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塑造个性;同时,也要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准则。我时常会找他们单独谈心,树立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参加专业性比赛、学术交流和演出,我还经常带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帮助他们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心灵也得到净化,将来走进社会后做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记者:我省高等院校声乐本科毕业生以音乐会的形式来提交“毕业论文”在贵州民族大学首次成功试点。您觉得,此“成功试点”有何重大意义?
穆维平:说明我们的教育改革更贴近专业、贴近实际。在这之前,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以论文答辩的形式作为自己几年学习成果的总结,许多论文往往不是学生自己的思想。我们培养的主要是实用型人才,专业技能尤其受重视。所以,贵州民族大学将艺术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为专业音乐会或作品展示,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我们的改革方案也在省内和国内高校广泛推行,对推动中国的艺术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
记者:您为什么对“民族文化”情有独钟呢?带着这些作品展开高校巡演有什么意义?
穆维平: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生在家乡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每一个人都因该是家乡的文化大使,我们如果不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就没办法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我到学校巡演,一是回报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情,同时也能进一步弘扬和推广贵州的民族艺术文化。这是我作为“多彩贵州”文化使者的责任。只有这样,贵州才有可能多出几首《情姐下河洗衣裳》、《好花红》等广为传唱的艺术作品,让外面的朋友透过音乐了解贵州、爱上贵州。
心系民族音乐 追求永不停歇记者:您先后发行了《情姐下河洗衣裳》和《跟着歌声走贵州》两张专辑,请介绍相关情况。
穆维平:两张专辑都是以贵州的民族音乐元素为基调创作和改编的,但是风格却迥然不同。第一张专辑中大家听到的贵州地道民族歌曲,基本保留了曲调的原始性,目的是对贵州一些原始民歌做收集性整理和发行;第二张专辑则更强调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事实上,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用传承和发展的眼光去看,这样才会为更多人接受,贵州的民族音乐艺术文化才能走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记者:据了解,您近几年来创作的歌曲风格比较丰富,能简单说说吗?
穆维平:我首先是个歌者,好多创作歌曲都是特定时期的作品,比如《当你离开的时候》是2008年贵州凝冻期间,为一位因劳累过度而去世的公务员创作的;《我们和你在一起》是为2013年雅安地震“黔籍艺人义演义卖”而写。我是一个热衷公益事业的人,总想利用自己所能尽可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深爱着我的家乡,所以写了很多讴歌贵州的歌曲,并且通过努力让贵州民族文化走上全国性的大舞台。
记者:您说过“艺无止境”。下一步,您有怎样的打算和职业规划?
穆维平:我想我是教书与演出并行,创作与宣传并进吧。努力把学生教好,把贵州的歌唱好,把贵州的美景写好,把贵州的人文宣传好等等,这些都是我今后的人生目标和艺术规划。(记者 李健铭 杨光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