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作家邓一光:我不可能 成为城市的同路人
//www.workercn.cn2015-02-03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强烈困惑下开始我的写作

  读+:深圳确实有一个百合合唱团,《你可以让百合生长》的故事来源于此吗?

  邓一光:小说的现实起因的确缘于一个合唱团,团名就叫百合少年合唱团。他们得到了无数国际奖项,光数数这些专业成绩,就知道合唱团的孩子们有多了不起。

  我到深圳头一年,一个偶然机会,去百合合唱团看过一次孩子们排练,和两位音乐老师聊了一会天,那次孩子们的练习曲目是非洲音乐家的一首环保歌曲,孩子们模仿大森林的自然之声,非常迷人。

  原本没打算写这个故事,两年后,也是偶然,我和一位朋友聊孩子的话题,我给他讲我在合唱团看到的事情,我讲的内容已经离开现实中我看到的内容了。那个时候我突然觉得,它来了,于是我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就有了这篇小说。

  读+:《你可以让百合生长》是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故事,你以前创作的很多小说主角,也似乎都有在逆境中追求光明的特质,这是你一直以来的写作追求?

  邓一光:我不是一个知识分子立场和价值尺度上的理想主义者,不接受虚无主义主张下的理性写作,但我相信并且一直在用我的写作去确认,人是生命意志和自由意志的产物,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观是最终决定人之为人的那个砝码,独立、创造和自由是个体生命道德的惟一真理。确认这个,我在活着这件事情上才拥有了意义,我的写作也由此产生了意义。我是在深受生命负极强烈困惑和压迫下才开始了我的写作,人性与生俱来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足以让我找到我需要的那些力量。

  有人出人头地 有人挣扎在平庸中

  读+:书中的主角兰小柯、兰小宝是深圳打工者子女,你接触这样的孩子多吗?他们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邓一光:作为小说家,我不替任何人、任何族群代言,告诉人们他们是谁,他们的困境是什么。直白地说,我怀疑社会学谱系上的归类对文学的发现是否有意义。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原住民3万,户籍人口300万,非户籍人口1000多万,可以这么说,这座城市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打工者,虽然我很不喜欢这个词语。所以,不管愿不愿意,我在这座城市里认识的人,接触到的人,他们大多是外省人。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求生存,求发展,有人出人头地,有人始终挣扎在平庸甚至苦难中。

  这种个人与城市的共构关系会延续到生命终结,而且会把命运的基色带给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都可能是“兰小柯”,如此,他们构成我小说中的人物。

  读+:你在小说里写“歧视有了进化后的变种,不是抛弃,而是关怀”,这是你的真实感受吗?

  邓一光:我的观点另论,这是小说中主人公兰小柯的感受。这种观点出现在20年前,你会指责它大逆不道,现在应该被社会接受了。

  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同意兰小柯的感受,他们仍然会为这样的观点吃惊,因为他们久徊不去的集体无意识,这正好说明了假以关怀之名实施的歧视之实,不但在我们的社会制度中大量存在,在人性深处也普遍存在。

  事实上,社会制度乃至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大量对个体意志的歧视,这正是兰小柯这个人物精神叛逆上的时代性表达的意义。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