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仡佬族女作家王华:与人心走得更近
//www.workercn.cn2015-02-06来源: 贵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读后

  大山里的男人和女人

  王华说,对于写作,自己永远怀着敬畏之心。那么对于作为记者的我来说,对于采访也永远怀着敬畏之心。

  王华是我采访的第一个作家,在仓促之间翻看了《雪豆》和《花河》,却记住了小说中那一张张似曾相识的脸。她笔下的男人是贵州大山里许许多多普通农民的脸,也许生活得并不如意,却有气有节。而她笔下的女人,是躲藏在庄稼和野草间的猫,不管庄稼和野草如何竞争,猫寻找的只是一个可以遮挡的地方,尽显本真。采访时我和王华聊起,她想了想说:嗯,这是你看到的。

  在《花河》第三人称的叙述中,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个游离在文本之外的“我们”。“我们”像幽灵一样,只有小说的主人公才能看见,又像一双眼睛,审视着那个时代。王华听了,忽然有些惊喜地说,在美国参加交流活动的时候,那边的作家也提到了这个“我们”,好像需要的时候就出来了,不需要的时候就不在,收放自如。这样既有第一人称,又有第三人称的多视角写作,是很难驾驭的镜头感,却成为了王华的一大特色。

  访谈

  眼看农村 心向农民 用文学为农民思考是我的义务

  记者:都说您笔下的农民很真切,您对于底层生活也十分了解,是因为在十几年的乡村教师岗位上收集了很多素材么?

  王华:我出生在一个小镇上,我父母都是农民,我自己也是一个农民。从小在那块土地上生长,这样的印象是刻骨铭心的,然后教书的时候也在一个镇上,接触的都是农民。后来去县城里做记者,还是往乡下跑,还是接触农民。所以,现在叫我写都市,我反而写不来,因为我不了解都市人。而对于农民我是有感情的,写作后的思考也会更偏向于农民、农村的问题,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倾向。

  记者:您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与马尔克斯、莫言的魔幻文学之间的区别?

  王华:魔幻都有共同性。但马尔克斯的魔幻是宽泛的,是自然界神秘的东西。莫言则主要写轮回。感觉我的东西要更接近马尔克斯。《桥溪庄》刚出来的时候,就有声音说在模仿《百年孤独》,但那个时候我连《百年孤独》都没有看过。还是《遵义日报》的一位记者送了一本给我,看了之后,哇,好喜欢,因为精神上是共通的。也发现的确有相似之处,都写了一个移民村庄,都有自然界的魔幻,比如猫的巫性,人的预言。那会儿我还没有开始读莫言的作品,我所在的地方真的很封闭,莫言又不在期刊上发东西。我是来到贵阳以后,才接触到莫言的作品,也特别喜欢。他的那种想象力、生命力的爆发,完全不管不顾的。我和他胆子都大,都是没心没肺的写作,但我们魔幻的路子还是不一样。

  记者:您觉得周昌义是怎样的编辑?他有没有给过您重要的鼓励?

  王华:周昌义从来就不说你好的地方,都是用鞭子抽,说你的不足,应该从哪些地方改进。作为编辑,他对作家的要求是,你要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创作立场,是批判还是歌颂,非常重视作家的情怀。对一个作家冷冰冰的,零感情的写作不太赞成的。这就是编辑的风格。他常常对我说:“你以为你写一点神神怪怪就是《百年孤独》啊?不是,不要写《百年孤独》,不要写人性,就去写命运。”

  记者:如何看待纯文学和普通人的距离?

  王华:我觉得真正欣赏文学,是要自觉自愿地走进文学。而纯文学与非纯文学的区别,在于读者的需要。是想找到共鸣、被打动,还是想要消遣时间、娱乐休闲?每个人的内心是不是都需要纯文学,是要看你敏不敏感。看到一个场景,内心就会动摇的人,就特别需要纯文学。纯文学是更靠近人心的,不是研究现实的,是研究存在的。比如《傩赐》中一个女人嫁三个丈夫,在现实生活中看似不存在,但纯文学就要研究这种可能。

  点评

  资深评论家苑坪玉: 把情感变成想象中的时空

  王华的长篇小说《雪豆》、《傩赐》,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神秘感。短篇小说《逃跑的萝卜》、《天上种玉米》,则从惟美的角度描述世象,展现了艺术的多样性。而《花河》的结构和对于现实的介入,也是空前的突破。没有经历过历史,却能通过想象来真实反映历史,将自己的感情变成想象中的虚构时空,这便是王华的过人之处。

  青年作家肖江虹: 超越“宿命” 把握命运

  我的写作受王华的影响很大,她的作品,我也是一路读过来的。一直想给她写个短评,标题就叫《王华凶猛》,因为王华迥异于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最大特点,就是去女性化。我一直未能写完,是因为王华确实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每一部作品都在上升,似乎有无尽的可能。她早期的作品尽管文字平静,却包裹着愤怒,但这种愤怒支撑她写到《花河》的时候就改变了。《花河》是王华从写“宿命”到写“命运”的转变,是一部有气象的作品。

  青年评论家索良柱: 从“圈地”到“穿越”

  王华对困难群体有着极深的体认,但同时又拉开了一定的美学距离,没有落入“底层文学”的情绪陷阱。在我看来,王华的长篇小说写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雪豆》、《傩赐》、《家园》是第一阶段,《花河》开始转入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她的写作主要封闭在一个空间之内,甚至只写一地一事。在历经《雪豆》、《傩赐》、《家园》的“空间”转移之后,王华从一地一事中跳出来,开始穿越历史纵深,力图在复杂的时空世界中求解人的命运之谜。(记者 曹 雯)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