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贾大山在写作(摄于上世纪80年代末)。
初夏时节,日晴风暖。站在正定县南城门的城墙上向北远眺,绿柳掩映中的历史文化街犹如一幅徐徐铺开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上,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开元寺须弥塔、天宁寺凌霄塔等古建筑一一尽收眼底。它们虽年深岁久、历经沧桑,却保存完好。这里面浸透着一位作家辛劳奔走的汗水。
他就是贾大山,当代著名作家,曾任省作协副主席,正定县政协副主席、文化局长,1997年2月20日因病去世,年仅55岁。生前,他不仅坚持为人民写作,留下了独具气韵的文学作品,还为正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文物的保护、维修、发掘、抢救,竭尽了自己的全力。
习近平同志曾发表过一篇悼念文章《忆大山》,记述他与贾大山长达十余年的友谊,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末这样写道——
“大山走了,他走得是那样匆忙,走得是那样悄无声息,但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愫,清正廉洁、勤政敬业的作风,襟怀坦荡、真挚善良的品格,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精神,都将与他不朽的作品一样,长留人间。”
“这鲜活,在田间,在场院,在大伯大娘的炕头上,在乡亲们的所忧所盼里。”
出正定县城,北行十几里地,就到了西慈亭村。1964年到1971年,贾大山曾在这里度过7年的知青岁月。
微风从田野里吹来,阳光洒满村民陆树棠家的小院。“我第一天见他就记住他了。”时隔多年,陆树棠忆起往事,仍历历在目。他说,知青们来的当晚,村里组织了欢迎会,村俱乐部先演节目,这些节目比较老套,台词很多人都会背,场院里闹哄哄的。当报幕员说“下一个节目是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表演者下乡青年贾大山”时,人群很快安静下来。脱帽、鞠躬,接着一个武生亮相,陆树棠老人一边比划模仿一边说:“一黑夜,大山的名儿就传遍全村了。”
让陆树棠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县城商贾之家长大的贾大山,很快就融入农村生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那时候的农村,肚里有墨水的“秀才”少。贾大山小时候家和戏园子做邻居,爱上了戏剧,上中学后又迷上了文学,来村里很快就找到了用武之地。
刷标语、写板报,贾大山端端正正、清清秀秀的字一上墙,识字不识字的老乡路过都愿意看上几眼。春节将近,他又成了当红的主角,毛笔挥舞,几日工夫,数百副鲜鲜活活的对子便飞上了村里人家的门楣楹柱。俱乐部的工作就更甭提了,他一个人编导演来全活儿,西慈亭的俱乐部很快出了名,在县里、地区参加汇演、调演,每次都捧回来大大小小的奖项,乡亲们觉得脸上很是光彩。
“他爱和人聊天,跟谁都能聊。”陆树棠回忆说,在演演唱唱、写写画画之外,贾大山还有一大本事——说和。
左邻右舍,房角地界,小孩打架,婆媳不和,妯娌间飞短流长,人们心里有了怨气,总爱往外倒倒,看他有文化,又是个外乡人,就把他当作了倾诉对象。贾大山说和,用的是同一个方子——息事宁人。往往经他一场劝解,一席开导,一番评说,当事人走时,火气儿小了,嗓门儿低了,脸上挂笑了。“连村里那些在外见过世面的人,都佩服这小青年的老道。”陆树棠说。
恰恰是这一段乡村生活,让在城里长大的贾大山有了丰厚的农村生活积淀,使他的创作像一棵大树,从成长之日起就把根须深扎进坚实的大地,携带着田野泥土的气息。这一点,只要读一读他的小说题目便知:《花生》《沙地》《乡风》《村戏》《会上树的姑娘》……
“大山搞创作,非常注重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郝建华退休前一直在正定县文化系统工作,曾担任过县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常山影剧院经理等职务,是贾大山生前好友。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
当时,县里决定搞一台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现代戏。文化馆想到了声名鹊起的西慈亭俱乐部的贾大山,“点将”把他借调到文化馆。
坐在小小斗室里,贾大山翻看着一叠叠材料,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可他总觉得还少点什么。噢,他想出来了:“是鲜活!这鲜活,在田间,在场院,在大伯大娘的炕头上,在乡亲们的所忧所盼里。”
他找到文化馆长,说了想下去的意思。依着馆长的想法,该要的材料都要来了,一大堆材料里头扒拉扒拉、结构结构,一台戏不就鼓捣出来了。后来他听大山说得有理,很快转了弯儿,并安排了一个搞作曲的同志陪同。两人骑着自行车,深入农村一个多月,采访了公社干部、大队干部、生产队干部、技术员和方方面面的群众。带着一大堆“鲜活”回到文化馆,贾大山的第一部大戏《向阳花开》顺利“出炉”,如期参加了全省的文艺汇演,一举拿了优秀剧本奖和优秀演出奖两个大奖。大山本人,还得到了一个意外收获——被转为文化馆正式干部。
“后来在剧团,《向阳花开》成了一个保留剧目。”郝建华说,这出戏有三个好:一个是内容好,演村里人、村里事,接地气儿。一个是词曲好,都是老百姓的话,听着过瘾。一个是票房好,这个剧目县剧团连演了三四年、一百多场,收入了十来万元。
“我长期在《河北文学》《长城》编辑部工作,自从与大山相识后,书信来往不断,经常见面畅叙,在20多年的交往中,我俩成了莫逆之交。”82岁的肖杰老人退休后一直住在省文联大院里,这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家属楼,曾经多次迎来贾大山这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