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深入生活是作家的必修课
//www.workercn.cn2015-08-1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00年,阿来(见上图,资料照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41岁的他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09年3月,阿来当选为四川省作协主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阿来这样简单明了的概括自己的创作特点。“读万卷书是增加知识,提高修养,行万里路就是深入生活。作为一个作家,记录、还原一个真实的现实环境是他的职责,而深入生活是作家的必修课,是认真创作的前提。”阿来说。

  尽管从小就生活在藏区,但1982年开始创作时,阿来却发现要想在作品中真实呈现藏区老百姓的想法、生活、风俗,很多时候还是拿不准。于是他一有空就往乡下跑。他至今还记得1989年30岁时翻越雪山,漫游在若尔盖大草原的情景。一气呵成的诗作《30周岁时漫游若尔盖大草原》中能看到他如新生般的激情和理想的召唤。

  至今,他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每年有1/3的时间在基层。工作写作之余,只要有一周以上的时间,他就会到藏区走访。从家乡马尔康县扩大到四川藏区,进而延展到更广阔的西藏、青海、甘肃等整个藏区。每年他都会多次回到家乡马尔康县,扎进亲戚朋友堆里,得到很多刻意深入生活得不到的东西。

  阿来作品中除了有文学性之外,还散发浓重的思考性,被称之为“学者型作家”。为了创作长篇小说《格萨尔王》,有两年多的时间,阿来跑遍了格萨尔王流传的所有藏区的30多个县,听了近百位艺人的演唱。他花了大量时间收集整理藏区史学、历史文献,系统学习了100多本相关书籍。

  长期持续深入基层,使阿来作品的题材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关注自己成长的家乡和哺育他的康巴藏族文化,既写藏区的历史,也写藏区的当下,既带着我们走进神秘的藏地,也看到了藏地的慢慢变化。

  “《尘埃落定》写的是1950年以前的藏区。”阿来说,“现在的藏区不光有雪山草地,宗教喇嘛,现代社会、商品经济也冲击和改变着当地的面貌。现代商业模式的影响,对生活更高的要求,还有现代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实的藏区。而这个族群自己究竟应该怎样面对现代社会的许多挑战,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

  今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蘑菇圈》和《三只虫草》,创作时他在香格里拉与寻山员一起徒步穿越梅里雪山,与老百姓一起采松茸挖虫草,了解他们的想法,到交易市场了解松茸虫草行情和交易流程。

  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对藏地独特历史文化的生动描绘,给阿来的作品带来旺盛的生命力。2000年出版至今,《尘埃落定》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出版,印数达100多万册。《格萨尔王》出版以来,得到诸多好评,图书版权输出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