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生活和创作上的收获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司马义·艾买提在为王蒙作品集《你好,新疆》写的“序”中写道:“新疆人民像喜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戴我们的作家王蒙,敬重王蒙,深情地拥抱王蒙先生,把他看作是维吾尔人民亲密的朋友。”
王蒙与新疆人民的相处是心与心的互通,是维汉民族之间的交融。王蒙认为,“与不同民族的朋友结交,都要奉行与人为善,友谊为重,助人为乐,礼尚往来,先人后己,尊重对方,要承认差异,要发现旁人的优点,要诚恳真诚,要实话实说。同时不能自以为是,不能高高在上,不能视自己如圣贤而视旁人如草芥,不能强人所难,不能动辄责怪。不同的生活习惯,恰恰说明了生活与世界的丰富多彩。”
民族团结是不变的主题
在新疆,王蒙不仅收获了维汉民族之间的友谊,还收获了文学灵感的源泉。1979年,王蒙回到北京。最初的几年里,在新疆伊犁与少数民族同胞“同室而眠,同桌而餐,有酒同歌,有诗同吟”的生活经历,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你好,新疆》《这边风景》,在写这些作品的时候,王蒙往往能绕开政治主题上的困扰,而专注地写这里的人和生活的生动面貌。
“在一个并不那么正常和快乐的时期,我从人民当中,从生活当中,从雪山、戈壁、绿洲、草原上获得了无法剥夺的快乐,获得了原来没有的沉稳与从容。在一个难免令人觉得无所事事的时期,我生活与学习得非常丰富,我写了70万字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这本书在冷冻40年后得到了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的接受。”王蒙说。
新疆的生活,成了他意外旅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成了他平淡生活中的最大收获,成了他日后文学创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成了他记忆深处最美好的一个篇章。
王蒙从不掩饰自己对于新疆的关注与热爱。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谈起新疆,他就会精神振奋,充满深情。王蒙回到北京后,曾数次回新疆,尤其最近十年,每年都会回新疆一两次。他说:“我怀念新疆的友人,怀念用维吾尔语交谈的笑料与双关语,怀念在一个不快乐的时期我在新疆度过的欢乐时光,怀念伊犁的奶茶、喀什的大杏、和田的烤包子、鄯善的哈密瓜、若羌的小枣、哈密的大枣。我怀念歌曲《阿娜尔姑丽》与《黑黑的羊眼睛》,也怀念新疆的大雪。”这些年来,王蒙始终将巴彦岱视为“第二故乡”,在他心里,对那片土地永远都有放不下的牵挂。
在王蒙眼里,新疆从来都是一个世俗社会,而不是什么极端的神权社会。维吾尔人的谚语是:“人出生以后,除了死亡,其他事情都是享受快乐。”老百姓有自己的生活,有对是非的判断。“我写过这样的故事,公社领导亲自主持集体婚礼,以破除老旧的婚姻习俗,可是搞完吃瓜子、唱红歌、朗诵语录的婚礼后,人们悄悄地再举行老式的吃手抓肉与抓饭的婚礼。”他说。
回忆起那个时期的新疆,王蒙说,尽管“文革”中有许多极“左”的说法,但是整体看来,自治区党委从来都是反复强调民族团结,确实是“像爱护眼珠一样地爱护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走动频繁,交往亲密,每年到了开斋节、牺牲节、春节,互相拜年拜节,完全是兄弟友谊,民族团结是不变的主题。
“任何一个民族中都有心怀叵测的人,都有愚蠢恶劣的人,都有坏人与犯罪分子,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少数恶人就否定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王蒙说,“虽然发生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我坚信新疆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不但是命运的共同体,而且是文化的共同体,敬老积善、崇文尚礼、好学敏求。我对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充满信心”。
(记者 牛梦笛)
《这边风景》首次面世 王蒙:谁没有镣铐 | 2013-03-26 |
80岁王蒙新婚后发喜糖 曾称爱情万岁(图) | 2013-03-26 |
就长篇小说《这边风景》与作家王蒙对话:“... | 2013-03-26 |
王蒙谈黄昏恋细节:是被秒杀的一见钟情(图) | 2013-03-26 |
八旬王蒙还在写小说 笔耕不辍被誉“高龄少... | 2013-03-26 |
王蒙:我一直发表小说新作 一年也未停过 | 2013-03-26 |
81岁王蒙首获迟来的茅奖 | 2013-03-26 |
茅盾文学奖,为何颁给他们? | 2013-03-26 |
库尔班江:让大家看到一群真实的新疆人(图) | 2013-03-26 |
王蒙的两个“30年” | 2013-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