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第45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获奖名单上,一个东方人的名字格外显眼。名字的主人是一个来自江西的地道“农村娃”。这个“农村娃”驾着音乐的骏马,奔腾上了世界的舞台。他就是邹志刚,始终奔驰在音乐道路上的追梦者。同时,他又是家乡留守儿童的织梦者。
邹志刚(右)在演出现场。来源:视频截图
“饼哥”“钢哥”走到世界舞台
邹志刚在大学期间有两个绰号,分别是“饼哥”、“钢哥”。这两个绰号代表了邹志刚奋发图强的大学时光。
邹志刚出生在江西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高昂的音乐学费使他的音乐梦可望而不可及。然而,现实生活的窘迫并没有让他打消学习音乐的念头,音乐梦想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13岁那年,邹志刚考入了鹰潭师范中专。对于那段时光,邹志刚说自己是“一股脑儿钻进去了”,没日没夜地学习唱歌、跳舞、钢琴。正是这股不松懈的学习劲儿,让邹志刚在后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邹志刚在学校附近唱歌时,被江西师范大学鹰潭校区的教授汪笑屏听到。“你条件很好,跟我学吧。”邹志刚回忆汪老师对自己说的话。从此,邹志刚跟随汪笑屏一学就是四年。
2001年,邹志刚顺利进入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正是在江西师范大学期间,他获得了“饼哥”和“钢哥”的称号。原来,为了弥补自己在音乐方面的不足,赶上其他同学,他经常不去食堂吃饭,只买个葱油饼裹腹。在整个大学期间,他几乎天天泡在钢琴房和练功房。邹志刚回忆说:“那时候学校的学生多,琴房少,趁大家都在食堂吃饭,我可以在琴房多练一会儿。”同学们对邹志刚的“戏称”,也是对他勤奋的肯定。
机会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邹志刚的音乐道路越走越顺。在整个大学期间,邹志刚先后二十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奖项。在第45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上,他以贝利尼歌剧《清教徒》选段赢得第一名,“领到奖的那一刻,心里真的是很兴奋,为国争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