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 “只要我一步步走,肯定能到家”
大路两旁是即将收割的庄稼,高大的杨树在初秋的风中哗啦啦作响。原高一学生马健抱着自己的铺盖卷,哼着小调,倔强地要回到10公里外的家。没和任何人商量,当天刚刚办理了退学手续,马健倒也十分轻松。
“我想上大学,在这里考不上的风险比较大。”马健要上大学的这个决定勇敢,退学复读的决定更是果断。
“小县城人哪里有什么人生规划。”对被问到曾经的人生规划时,马健淡定自若地说,那时的想法就是当个老师,“规划这些谈不上,走一步算一步。”
马健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那个年代的人更倾向于在县城里当个老师,不仅转了非农户口,而且收入稳定,无后顾之忧。“学习不错的同学多选择上正定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能当小学老师了。”考高中是一种赌博,如果考大学落榜,就有可能一无所获,和初中毕业区别不会太大。
马健本来学习成绩非常好,家里和老师都觉得不上高中考大学有些可惜。但由于中考前吃坏了肚子,第一次中考只考上了县城里的二流高中。学校没有回民食堂,而且升学率不高,一个月的学习后,马健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马健找到老师,要求退学。“那年我16岁。我记得特清楚,当时上高中要自己带被子褥子。我没和家里商量,办完退学手续,就自己抱着铺盖卷回家了。”马健家离学校大概10公里远,没有公交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他自己走回了家。“方向是对的,我就想,只要我一步步走,肯定能到家。”
“当时觉得我可能回家种地,更可能会复读,但无论怎样,在那里继续读下去是没有考大学的十足把握,当时的想法就是这么朴素。”马健说,他没有犹豫或者担心家人责怪,反而心里很轻松。“我对自己说:‘你想清楚了吗?’‘想清楚了,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这就是我做出的决定。’‘那好,接下来只想以后。’”
事实也正如马健所料,父亲并没有责怪马健——打小父亲的沟通方式就不武断,从来不打人或骂人,“是个非常温和的父亲”。后来马健考上了正定中学,用当地的话说:“一只脚迈进了大学。”
再后来他有着北师大毕业生的身份,却成为低收入的中学老师,并导致相亲数次都被拒绝;他拥有满腹学问,却在印刷行业里做了四年琐碎而具体的工作,包括打字、排版。
然而朴素的生活态度,让他最终都能从容面对这些起伏。“生活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它的好坏都是我们个人的判断。所谓朴素,就是对这种现实的接受,并采取一个自己能够认可的办法去应对。”
这样的“智慧”,与父亲的教导十分密切。“读书不多的父亲从小就教我用最朴实的方式直面人生。”很小的时候,马健跟着父亲卖了一天菜。往返30公里的路程使他疲惫不堪,他恳求父亲让他坐着小推车回家,父亲拒绝了:“我一向都是一个人推着小车去卖,卖完了再拉着小车回来,这就是我的生活,从来没有谁拉过我。”第二天,父亲问他喜欢卖菜吗,他说不喜欢。又问他喜欢下地干活吗,他也说不喜欢。父亲说:“想回家种地的话,工具是现成的;想读书的话,拿起这支钢笔,无论选择什么都得好好做。”
因此,北师大毕业生马健成为印刷厂的 “技术工人”的那四年,他也没有消沉。虽然是给亲戚帮忙,可他一直没有懈怠。“我学东西比较快,所以就晚上学五笔,白天教工人们打字排版。”
由于善于动脑,马健给厂里提高了生产效率。印刷品出来后,工人们要校对页码。此前工人校对页码都是一页一页翻,效率低下。“我给你示范一下。”马健说着,拿起我的采访本,虚折一角,“我教他们,只看奇数页,同时一本杂志只看一半。因为另一半是对应的,左边对了右边也就是对的。”
在一次制作中,工人排的版面被出版社编辑一通大骂,马健在一旁只能听着。“我就说,您别着急,还有一天,我给您排。”马健低声下气地解释和道歉,并加班赶制出了一版。交工时,编辑说:“我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版面。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排版啊!”一旁的工人说道:“马老师是北师大的毕业生。”
“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学生还是很新鲜的,很多编辑学历还不如我。”马健停顿了一下,稳定了一下情绪,翻包找了张纸巾,擦了擦眼角,“我在那里工作了四年,收敛了所有的骄傲。”
马健也对那段日子充满回味。“工人们很朴素,也很尊重我。当时厂子在一个胡同里,是原来景山印刷厂的院子。工人都是附近的老百姓,还有残疾人。虽然他们文化素质不高,但淳朴的情谊滋养了那些日子,也让我性子更为和缓。”
在马健博客里,他这样评价自己:“安详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勇气促我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变,睿智使我理解二者的差异。”无论安详还是勇气,背后都是他一贯朴素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