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京味儿”邓友梅:第一笔稿费是花生和柿子(图)
//www.workercn.cn2016-03-0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有 趣

  

  邓友梅担任过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对于茅奖,他的评价非常客观——

  

  “多数作品得不上奖,得奖有一定比例,也有个平衡,比如反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生活的都应该有所体现。现在发表意见的平台大了,争论也会越来越多。不光茅奖,整个文学界都这样,这没有什么不好。”

  

  邓友梅回忆起自己当年参与茅奖评选的情形——

  

  “大家关在一个屋子里读几天作品,然后很直爽地发表意见,整个过程是民主、认真、严肃的,没有人拉票。文学界很看重自己的声誉,不注重物质方面的东西。在评奖方面,你想说服我,得有说服我的文学理由。对作品的不同意见那个时候也有,但不像现在这么多。记得有个作品,大家意见不一,后来就投票决定。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住读者的检验。”

  

  一次茅奖评选中发生了争论,有几位评委拍着桌子说,如果某部作品评上奖,他们就辞去评委职务当即退席。邓友梅说,我有点儿犯“痴呆”了,先休息一会儿行吗?休息完再进会场后,他发话说:我想明白了,投票选哪个作品是评委神圣的权利,别人无权反对;当不当评委也是各位的权利,别人也无权反对;投谁的票自己决定,当不当评委也由各位自己决定,我一律尊重你们的选择,上午的会到此结束,自愿退出评委的同志下午可以不来了。

  

  结果,下午的评委会一个人也没少。

  

  邓友梅既写“京味儿”作品,也写战争历史作品,他觉得,自己在写战争作品上花的功夫最大,但除了《我们的军长》和《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两篇得了奖,其他并无太大反响。相反,他写的那些轻松有趣的“京味儿”作品,却更受读者欢迎。

  

  邓友梅反复思考过其中原因。他认为,读者读书首先要选有趣的,有趣才好看。他写“京味儿”小说,首先是想怎样把它写得好看。“要把小说写好看,就要写你自己最熟悉的,与你的性格最易呼应又是你最易于表现的生活素材。生活内容复杂多样,但不是所有的都能写小说。”

  

  邓友梅说,最体现本质意义的才是最值得写作的,但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人眼里看来感觉却未必一样。

  

  “张天翼同志让我养成随时观察有趣事物的习惯。第一是有趣,但光有趣也不行,还要有益,要有益于世道人心。”邓友梅说,在自己的所有小说中,90%是大路货,只有10%才是自己特有的产品。哪篇小说写得特别顺,这篇小说故事的结构、情节安排基本上就是好的。写得顺,说明酝酿得成熟。但在语言上要想写出特点就必须反复加工认真修改。这是苦功夫。

  

  “真正讲究文字的是中短篇小说,有一句废话都很刺眼。”邓友梅说。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