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当年是沾了《林海雪原》的光
聊起令她扬名全国的电影《林海雪原》,师伟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年拍摄时的场景。电影当年是在黑龙江的深山老林中取景拍摄的,她脑海中首先蹦出来的词是“苦”,“太冷了,每天都是手脚冰冷的,腿都冻僵了,”当时去拍摄现场,需要坐伐木的小火车进山,虽然师伟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还是感觉到阵阵寒意。
“其次是虱子多,一串一串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拍摄,要想不被虱子盯上是不可能的,为了跟这些虱子“说再见”,拍摄结束后回京前,她还特意把所有穿过的衣服都烧了。此外,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怕中途掉队,一旦掉队,要想追上拍摄队伍,几乎不可能。有一次,她和王润身坐着“雪爬犁”中途就掉队了,好在师伟记性好,记得来时经过的树,“最后是摸着回来的。”
有一个细节,《林海雪原》中的白茹除了开头的一个特写镜头外,全部都是全景和中景,作为片中唯一的女主角,这种处理方法实在违背常理。师伟透露,导演刘沛然在前一部影片《黑山阻击战》中有一个首长带着夫人去前线的细节,“结果被批了,到了《林海雪原》中,他再也不敢冒险,于是就把白茹和少剑波的所有情感互动都去掉了。”
师伟自己还想给观众一点暗示,有一场戏,白茹进门送情报给少剑波,师伟设想,自己在表情上要俏皮一下,“这样显示她跟少剑波的关系很亲近。”但这个细节被导演刘沛然断然拒绝,“师伟同志,这样不好吧!”没有了跟少剑波的感情戏,白茹在片中的很多情感无法展示,这一点,师伟也知道,“我就是老老实实演,没有歪曲这个人物。”电影公映后,白茹这个角色一下子被观众所喜爱,“这都是小说把白鸽这个人物写得太好,我占得便宜了。”师伟老师谦虚道。
2015年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公映,师伟也去看了,她觉得,电影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但她跟张勇手等老朋友私下也交流过,“演杨子荣,谁也演不过王润身!”她解释,首先王润身出生于西河大鼓世家,说起“宝塔镇河妖”这些江湖行话来很地道;其次,王润身从小参军,是真正的军人,“不是真正的解放军战士,就没有部队军人的气质,这两点,王润身都具备。”
当年负责训练“潘冬子椿伢子”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从1964年拍完郝光执导的《秘密图纸》离开银幕,到1973年八一厂拍摄《闪闪的红星》,师伟的这段人生是灰暗的。拍摄《闪闪的红星》时,她开始寻找出路,担任影片的副导演工作,负责训练演员的台词,为了挑选合适的小演员,她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各个学校“一个个遛”,最早定下来的是椿伢子的扮演者刘继忠,最后定的才是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运。
电影公映后,祝新运和刘继忠很快出名,但师伟对于片中地主家小儿子的扮演者很可惜,“这个小演员很有戏,在试镜时,他穿上袍子,手一搂,戏就出来了,但他在片中的镜头实在太少,没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可惜了,听说他后来当司机去了。”
当副导演期间,她发掘了一大批演员,其中包括宋业明、赵晓明等。但连续6部戏都当副导演,她有点不甘心了。
1984年,师伟执导了首部电影《失去的歌声》,影片由常汝言、刘文治等主演。由天津电影制片厂出品,林洪桐写的初稿剧本。影片受到了高度肯定,让师伟很开心。随后她又独立执导了电影《草地》,但她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摄并不顺利,中间跟影片摄影师的沟通也不是很通畅,这部影片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50周年拍摄的,是在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地带拍摄,环境很恶劣,加上剧组运气不好,拍摄地的草很少,还下着大雨,“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电影就是遗憾的艺术。”
后来,师伟又尝试自己写剧本,创作和改编了包括《一座雕像的诞生》、《长长的流水》等剧本,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拍成,成为最大的遗憾。师伟老师很谦虚,她说自己的艺术生涯并不算很成功,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做导演后,并没有很满意的作品,看得出,她对于自己的艺术之路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