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 34cm×68cm 2016年
浦江乱弹 34cm×68cm 2016年
黄新淼,又名新杪,字邕,1980年出生于浙江浦江,现居杭州。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2013年入美术报吴山明人物画创研室学习,擅长人物画。(恒庐美术馆推荐)
【师友说】
身居都市的田园之子
新淼的作品让我看到:绘画可以毫不费力的地到原始起点。如果我们要追寻最早的绘画和绘画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可以在最原始的石刻上找到,那上面人刻录了自己的生活场景和与之息息相关的刀箭及动物。可见,绘画的初衷本就是记录发生过的场景和事的。如此积累、延伸、演化,人类才有了世代相传并异彩缤纷的文化。
风俗叙事,最忌冷冰冰的铺陈。新淼的作品,每一幅都洋溢着亲历的亲切感,这显然是作者把自己置身其中的。新淼身居都市,但内心仍是个完好如初的田园之子。他心中的自然就是记忆中的鸡犬啼吠和男耕女织,图画里传出的喧哗、辛勤和散漫的气息,正是他对那些场景出自内心的眷恋和喜悦之情的表述。
在这个普遍追新弃旧的时代,唯独浦江有个画家记下了生活中的不再风情,使那些行将消失的生存景象,一变而成为得以流传在册的文化。
——职业画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张海天
黄新淼自述:艺术皆包含一定量的技术成分,如果抛开技术问题,进入主观想象和自我状态,那么绘画就变得有趣起来。
我时常用毛笔在纸上随性涂鸦抑或自我陶醉。欢快兴奋窃喜也好,悲愤失落沮丧也罢,我庆幸自己找到了一种可以宣泄心情的方式,让情绪在这种自我的状态中得到释放。试着去表达一种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让技术降到所能控制的最低点。这样我便可以随时动笔开画,抑或随时停笔。这期间的绘画乐趣也在不断尝试和摸索中得到肯定。拿起笔来,慢慢进入自我的状态,我便乐在其中了。
艺术之娱乐功能还可以在忙里偷闲之中找到生活的自我。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在忙里偷闲中泡一壶茶,摆一方好砚,取一锭好墨,铺一张老纸,持一支好笔,随手涂鸦开来,这亦是一种生活乐趣。
【学术点评】
新淼提供了美术大餐和文化记忆
按生活的方式来创造艺术,来描绘生活,这是最感人的,也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我在看过新淼的新作后,勾起了我对于绘画方式的很多的思考。
早在几年前就听新淼说,要画一批儿时记忆的画,我也曾经建议他画(三十六行)老行当。事实上艺术家幼年的行为与记忆,已经反映了他日后成为艺术家的特质,只是没有引起注意。回想一下他们对于人生早期的感受,一定是有别于普通人的,他们的记忆会影响甚至启发他们日后成长与创作的一辈子。艺术家的记忆就有那么的珍贵,那么的有价值,这就是我们需要尊重艺术家的理由。
我把新淼这百幅作品定性为“现实主义”创作,现实主义不仅仅体现在题材、技法、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还体现在表现语言(绘画语言)的选择上,离不开时代大背景和对其传统精神文化层面的当代性释义。创造者需要面对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等问题,只有意识的觉醒,才能真实、直观、典型地反映现实价值,贴近生活与时代的真实背景。
新淼秉持着一个画家对于生活的悯怜,选择了这样有几分沉重地创作题材,让人钦佩,他年少气硕,对于艺术的思考已经成熟,他把自己的创作道路定格在“现实主义”这条路上是明智的选择。他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写实主义”创作,但他知道,“写实主义”除了在其表现手法上的具体功用外,难以很好地延拓其作品的创作理念。他需要的是更具发展变化的创作方向和包含理想的创作未来。我不知道他认识到这一步没有,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他选择的创作方向是具有敏感性、深刻性和理智性的。希望他能意识到这一点。成就“家”者,必须具有思考的能力和高度。
新淼运用自己娴熟的技巧、生动的造型,但又不拘泥于人物结构和画面得失,大胆挥洒,轻松渲染,且不忘带点浪漫情色、调侃与诙谐,让我们不会因为题材的陌生而生涩,也不会因为题材的司空见惯而麻木。一幅幅读过去,每每让你愉悦清新,给人一种普通人的情怀在生活中的邂逅,让人余味犹存。充分地表现出“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特征,这是新淼赋予其作品特殊的艺术内涵和价值趋向。
在笔墨上他选择了以写为特征的构成法则,粗犷而不经意的线条,着墨浅淡、笔触荒逸,自由自在的不带刻画的构成态度,不失当代意味,又体现了传统意蕴,真实地丰富了社会风情,把人们的生存空间转换为一种审美上的崇尚和关怀。表达了他内心的情结,那些褪色的故事和过往记忆中的文化积淀与艺术提炼。他让我们想起了艺术的新、艺术的美,真的绝不仅仅存在于理想,不仅仅存在于先进。艺术其实没有先进与落后的分别,艺术只有美与真情。
新淼是小人物,但他给我们提供了美术大餐,文化记忆。他了不起。所谓“真中有画画中真,笔底风云有神明”,以此为赞吧!
——金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芮顺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