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施蜇存:一个杭州才子的璀璨人生

2017-11-16 08:21:49

 施蜇存信札

  小时候在上海,常常见到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者,步履矫健而来,对我父亲的书法大加品评,谈某体出于某碑。在当时,忽然有这样一个交谈对手,互不相识却心有灵犀,着实不易。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施蜇存先生,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派文学鼻祖”,尤其是在现代小说创作方面,堪称先驱和领军。是公认的赫赫大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和主角。他住在上海愚园路,和我们家在同一条马路上,相距不过两条街,虽非近邻,还是可以时常走动的。我也随父亲登过一次门,孩提时代,也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只记得他当时说过、后来我父亲又对我提起过他有一段自述:“我这一生开了四扇窗子:东窗是文学创作;南窗是古典文学研究;西窗是外国文学翻译研究;北窗是金石碑版整理”。但当时我一个蒙童而已,哪里知道这许多?

  勇立潮头的新文学大师

  施蜇存先生在三十年代的现代小说界可谓是影响巨大,尤其是被指为“新文学大师”。他是杭州人,17岁时考入杭州之江大学,次年转入上海大学、震旦大学,21岁时即与戴望舒、刘呐鸥、穆时英、叶灵凤等创办文学期刊《璎珞》,青年才俊,激情四射,其时文坛办刊极多,但大批淘汰者也不少。个别因为质量而健康发展,蔚为大观;也有一些是寿命虽然不长、但却因为出于某一文化名人之手,却在历史上留下名目。施蜇存正是在这样的大潮中勇立潮头,主编了《新文艺》等等,尤其是进入现代书局主编《现代》,聚集了当时上海也是全国文坛上的最精英人物:鲁迅、茅盾、巴金、周作人、老舍、戴望舒、郁达夫、郭沫若、周扬、沈从文,皆是他的基本作者。他自己也因刊物编辑的工作关系,建立起丰沛的文学人脉,成为一位名编辑名作家名翻译家。其后又离开《现代》,与阿英合作编成《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三十年代中期,转入上海各大学任教现代文学尤其是现代小说科目;还曾因为与鲁迅论战而备受关注。他的小说创作有开宗立派之功,被冠为“新感觉派作家”“心理小说”,以擅长刻画心理活动和揭示小说人物内心的潜意识,明显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的影响与控制。在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中,他被公推为20世纪我国新文学界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还是第一个形态最完整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从而傲视群雄。代表作有《鸠摩罗什》《石秀》《将军的头》。

  新中国成立后,施蜇存入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每天坚持在愚园路斗室里悄悄地做文史资料卡片。与我父亲见面,正是在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后,许多学者开始在各处讲学,有些还成了时代新宠。但施蜇存仍然故我,默默积累着自己的学问。而且从民国时的先锋派新锐小说家,渐渐转成中国古典文学和国学的研究专家。就我所见,从1987年时买过他著述的《唐诗百话》《北山楼词话》以后,陆续出版的《北山说艺录》《云间识小录》《北山散文集》,因为有拜谒之缘,心里认同,我几乎一遇到即买来读。而更与我有缘的,还有他在90多高龄时编撰出版的《唐碑百选》,其实在80年代中期曾经在香港《书谱》连载数年,双月一期。其时我的学位论文《尚意书风郗视》也在《书谱》连载,同期前后相望,在我而言,攀附前贤,追其骥尾;又少年时曾有一面之拜,至今想来,仍觉万幸。

  潜心金石的国学家

  晚年的施蜇存,看透了人世兴衰沉浮,祸福利害,不再心有旁骛,只是潜心向学。在书法篆刻研究方面,他有两大功绩:一是著《北山金石录》,内收《水经注》碑录》《太平寰宇记》碑录》《后汉书碑录》《三国志碑录》《魏书碑录》《隋书碑录》《蛮书碑录》诸篇,及《北山集古录》《金石丛话》;尤其是《金石丛话》在报纸上连载,影响极大。另一就是《唐碑百选》,当时书法界正重魏碑,于唐碑多视为基础习字入门而已;但施蜇存先生的《唐碑百选》一出,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唐楷世界乃有如此丰富多彩者。可以说,今天我们在西泠印社不遗余力倡导“重振金石学”,其实也有我在青少年时期读施蜇存先生的《北山金石录》所受到的影响。至于我个人在实施的一个书法科研项目“楷法表现”,更是与施先生的《唐碑百选》有关系。过去看唐碑,所见不广;只看魏碑是千姿百态,而唐碑则规矩森严;但正是靠了先生的《百选》辛勤收罗视野极广且集中对比碑拓资料,在当时诚可谓是令我辈后学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唯有读了它方才知道,其实唐碑的艺术“表现”是非常值得发掘而又是当下少人关注的所在。

  从一个现代新感觉派的小说家,转到一个倡导金石书法的国学家,施蜇存先生的一生精彩,实在是难以言说。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推出《施蜇存全集》四辑,可以说是遂了这位一生太多遗憾又太多贡献的文化大家的夙愿。而我们惊奇地发现:施蜇存先生还创造了一个记录:他的《唐碑百选》的出版竟是在2001年,当时施先生96岁(1905一2003)。目前中国出版史上,96岁还有新书出版的,恐怕除他之外绝无仅有吧?有研究家对比他的同时代作家如巴金、曹禺、楼适夷等,一般80以后就没有新作了,遑论96大耄之年?

  专门研究20世纪现代文学史的普林斯顿大学李欧梵教授,指施蜇存为“二十世纪代言人”;另一位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则认为“一部《施蜇存全集》,即为二十世纪文学史”。这是提示出施蜇存先生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而从我们金石书画领域而论,他晚年的《北山金石录》《唐碑百选》,可谓是在寂静无声四顾茫然之时的“空谷足音”,振聋发聩,告诉我们一个绝顶的文学家的绝世眼光;即使是对金石书画这个非本专业的对象,只要一出手,即是高不可攀,望尘莫及。这样的范例——从现代派小说家到金石碑版学家的学术转换,遍观二十世纪100年,岂有第二人乎?

  施蜇存虽长期生活在上海,但他出生于杭州水亭址,即今上城区佑圣观路、梅花碑、河坊街、城隍阁之间,与我所服务40年的中国美院相邻。以此拟之,真乡贤也!

  11月14日晚间,毕加索肖像画《戴帽女子头像》在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以 2167.9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1.45亿元。

  这幅画作用色明艳,线条锐利,构图大胆,是毕加索作品里体现女体圣洁与情欲两者冲突的典范。他当时与两位对他影响深刻的缪思女神交往,这两段澎湃的激情孕育出毕加索艺术生涯里最创新突破的作品。此前估价为1800万至2500万美元(约1.4亿至1.5亿港元)。女性肖像画是毕加索艺术生涯众多作品之中最具感染力的主题,《戴帽女子头像》由毕加索珍存逾三十载之久,直至他在1973年离世,足证其重要性。

  此幅画作反映了毕加索生命里动荡多舛的时期──他的母亲于1939年1月撒手人寰,欧洲政坛风云突变,其祖国西班牙更是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这段经历亦催生出毕加索破格立新的画风。此时,毕加索无法回到西班牙,只能滞留在面临德国纳粹步步进逼的法国。其时,他与玛莉·德雷莎及朵拉·玛尔交往,两人性情迥异,外貌更大相径庭,但先后进入毕加索的生活与作品之中,《戴帽女子头像》体现了同一时期她们对艺术家的影响。尽管画中人的许多特征均指向玛莉·德雷莎,如柔顺的金发以及整体明亮柔和的色调,但玛尔的影子也悄然渗入其中。

  与其他玛莉·德雷莎肖像画不同,《戴帽女子头像》是毕加索笔下较为生动立体的一幅。线条将厚重的油彩划出切口,她的脸庞也因此更加立体。玛尔的脸庞同时占据了画面焦点,与玛莉·德雷莎分庭抗礼。尽管帽子在当时对画中人而言可能非常重要,但它的意义后来才被解读出来。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中羽赛首轮林丹爆冷出局

      2017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15日进行了首轮角逐,林丹0:2不敌印尼20岁小将乔纳坦·克里斯蒂,结束了本次征程。

  • 胡歌:生活有态度,演戏才能有态度(图)

      逆流而上,好像也成为胡歌人生轨迹的某种隐喻。年少成名,却突遭意外陷入低谷,他一直默默磨练演技、塑造角色。潜沉蜕变,在事业再次到达顶峰时,胡歌又急流勇退、赴美留学。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林东:“牛肉干大王”爱上潮流能(图)

      在中国侨联评选的2017“新侨创新创业杰出人才(侨创二十人)”榜单上,浙江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名列其中。过去一年,这位曾经的“牛肉干大王”,如今的LHD联合动能海洋能大型试验总工程师,因为创新而被越来越多人所知。

  • 侨商蔡述夏的“养殖经”

      1970年出生于宁德市沿海的加拿大侨商蔡述夏,自小就和“渔”打交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闽东大黄鱼鱼种人工培育成功,人工饲养的大黄鱼成鱼每公斤价格高达156元。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