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彦彬讲解《贾庄古镇市廛图》浮雕石壁。
58岁的梁彦彬是井陉矿区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师,他历经几年艰辛,创作出两幅长卷,还原出矿区横涧、贾庄两座千年古村的原貌,为子孙后代留下回忆,被称为矿区版的《清明上河图》。他说:“我的家乡是有历史、有故事的,我得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些印记。”
横北原与横南、横西是一村,统称“横涧”。横涧古街是“横涧村”的中心街道,是一条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驿道。横涧村数百年来一直是井陉横涧川三大集市之一,商户林立非常繁华。1967年,因村庄地下采煤,村民向东北方向迁居。上世纪60年代末,古街被逐渐拆除,但是,老人们总喜欢回忆横涧古街的繁华景象。
井陉矿区学者王玉玺,曾经撰文《横涧古街》(刊发于《井陉矿区文史》),用1600字描绘出横涧古街风采:“横涧街,三里长,小桥流水美名扬,亭台楼阁处处见,油馃炸得喷喷香……”他还在文中呼吁:“我区的画家们以横涧古街为题,创作一幅类似清明上河图的画卷,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这篇文章被梁彦彬无意间看到,王玉玺的话也让他有了想法。“我是横北人,是河北陶瓷美术学校毕业,曾经在矿区陶瓷厂做美工,积累了丰厚的水墨画经验,我为什么不能创作家乡的《清明上河图》?”于是,梁彦彬开始走访村里的老人。有一位叫吴世英的70岁老人,爱好历史文化,平时细心整理村里的历史资料,他热情帮助梁彦彬搜集资料,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
从2008年7月开始,他历经三个月调查走访,又用了三个月时间,绘制了这幅横涧古街彩色水墨画。这幅画运用白描线条技法,长12米,宽0.7米,画中的亭台楼阁造型准确清晰,上百个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街道两边是茶社、饭馆、当铺、作坊、民居、沿街货摊、卖茶水的、看相算命的……还原出老街当年兴盛的风貌。
如今,这幅涧古街彩色水墨画收藏在横北社区资料室,以供后人了解曾经的古村。
贾庄也是一个千年古村,当年商铺林立市场繁华。知道梁彦彬绘制了横涧古街彩色水墨画后,《贾庄村志》的副主编苏中一慕名前来,请梁彦彬再创作一幅贾庄古镇长卷,重现当年古镇的辉煌。
2012年2月,苏中一与梁彦彬结伴,开始了走访搜集工作。在6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穿梭于贾庄大街小巷,走访村里老人,从老人的回忆中寻找当年痕迹。贾庄有位老人提供了一幅坐标图,基本标出当年街道走向和主要商铺位置。他们竭力寻找当年商铺的后人,请他们回忆当年商铺的样貌。他们还向老人们询问当年贾庄集市上的民俗活动、节庆庙会和一些特定市场,如骡马市场、木材市场、戏园子,杂技团、跑马场等地。他们还带着相机仔细考察朝阳寺、苏氏家谱、关帝庙结构及雕梁画栋和瓦片飞檐的走势,为画中的房屋结构作参考。
梁彦彬用铅笔勾出草稿,再用毛笔勾线,涂成彩色水墨画。每画好一份草稿,就请村里老人观看,让他们帮忙更正修改。所有草稿定稿后,再用毛笔分别绘制在几张宣纸上,最后拼接到一起。在王玉玺的帮助下,2012年12月,经过近百次修改,这幅长13米、宽1.5米的《贾庄古镇市廛图》终于完工。图中人物多达950个,古民居古商号200余处,骡马骆驼近百头,还有寺庙和祠堂。古韵古风的画作,再现了古镇曾经的辉煌,好似一幅矿区版《清明上河图》。
长达13米的画作引来许多人慕名参观,有村里的学生,村民,干部,十里八乡的乡亲,百里外的游人。最多的就是周边的老年人,他们纷纷指点图画回忆当年,都说从画上看到了家乡的古貌,这是给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有一位八旬老人感慨地说:“看了画作,能让大家回忆贾庄古镇,了解古镇历史,感受古镇文化,更能体会改革开放以来贾庄的巨大变化。”
苏中一是贾庄的诗人,他把13米长卷分成八篇景观。满怀激情写成八首诗歌,每一首诗描写一篇景观,整个八首诗歌,用来歌颂家乡贾庄。诗配画,使长卷更富有文化内涵。
如今,在贾庄村的村口,矗立着一座壮观的《贾庄古镇市廛图》浮雕石壁,石壁长36米,高4米,由巧匠雕刻而成,画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成为贾庄村一座标志性建筑。
“我的家乡是有历史、有故事的,希望这些画卷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家乡的印记。”梁彦彬说。(通讯员 侯福顺/文 王会良/图)